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尚书》卷四〈虞书·大禹谟〉~58~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慄,瞽亦允若;至诚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乾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舜〉~33~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例句

沧海举歌夔是相,历山回禅舜为君。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人。炀帝大业末,群雄并起,上谷人王须拔拥众数万,自号漫天王,刀儿为其亚将。唐高祖武德元年,须拔死,刀儿代领其众,自号历山飞。入据深泽,有徒众十万。窦建德佯与之和,因其无备袭破之。
王世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人,字历山。工画山水人物。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三
冯敬可,号历山。海盐栖真观道士。
《國語辭典》:历山(歷山)  拼音:lì shān
山名。相传舜初耕于此。历山所在的说法很多:(1)位于山西省永济县东南,又名雷首山、历观,上有舜井。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2)位于山西省翼城东南,上有舜王坪。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唐。张守节。正义。(3)位于山东省历城县西南,山上有舜祠,故又名舜耕山。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也称为「历山」、「千佛山」。(4)位于山东省濮县东南,上有陶墟,相传舜耕陶于此。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注》。(5)位于浙江省馀姚县西北,有舜井。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
《国语辞典》: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  拼音:yà lì shān dà dà dì
Alexander the Great
马其顿国王。(西元前356~前323)出生于马其顿首都培拉,十三岁拜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为师。西元前三三六年登王位,曾征服小亚细亚、腓尼基、埃及、波斯及印度等,建立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三十二岁时死于疟疾,史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国语辞典》: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拼音:yà lì shān dà dì guó
国名。由亚历山大大帝统治,领土包括希腊本土原来的波斯帝国,东至印度河西岸。疆界广大,文化差异又深。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分裂为托勒密、塞流卡斯、安提哥内等三国。
《漢語大詞典》:鸟耘(鳥耘)
(1).古代传说 舜 耕 历山 ,群鸟为之耕耘。《文选·左思〈吴都赋〉》:“象耕鸟耘,此之自与。穱秀菰穗,於是乎在。” 李善 注引越绝书:“ 舜 葬 苍梧 ,象为之耕。 禹 葬 会稽 ,鸟为之耘。”
(2).谓如鸟啄食或如鸟爪爬抉似地耘田。形容耘田动作快速。 唐 陆龟蒙 《象耕鸟耘辨》:“耘者去莠,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耘。”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然尝观农人在田,傴僂伸缩以手耘其草泥,无异鸟足之爬抉,岂非鸟耘者耶!”
《漢語大詞典》:历陵(歷陵)
亦称“ 歷阪 ”。 即 历山 。相传为 舜 所耕之处。后汉书·张衡传:“嘉 曾 氏之《归耕》兮,慕 歷陵 之钦崟。”文选·张衡〈思玄赋〉作“歷阪”。参见“ 歷山 ”。
分類:历山
《國語辭典》:历山(歷山)  拼音:lì shān
山名。相传舜初耕于此。历山所在的说法很多:(1)位于山西省永济县东南,又名雷首山、历观,上有舜井。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2)位于山西省翼城东南,上有舜王坪。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唐。张守节。正义。(3)位于山东省历城县西南,山上有舜祠,故又名舜耕山。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也称为「历山」、「千佛山」。(4)位于山东省濮县东南,上有陶墟,相传舜耕陶于此。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注》。(5)位于浙江省馀姚县西北,有舜井。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
《国语辞典》:印度希腊式(印度希腊式)  拼音:yìn dù xī là shì
西元前三二七~前二三年间,亚历山大东征,建王国于印度后,希腊文化与印度原有佛教文化融合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后随佛教的传布,流行于中国,唐代雕塑的佛像多为此式。
《漢語大詞典》:奥斯特洛夫斯基
①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18231886)。俄国剧作家。大学肄业后在法院任书记官。创作剧本近五十部,对封建农奴制社会予以暴露和谴责。主要有《肥缺》《大雷雨》《没有陪嫁的女人》《无辜的罪人》等。②尼古拉·阿列克赛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1904-1936)。苏联作家。1919年参加红军,次年在前线负重伤。1924年起担任乌克兰边境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7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在病榻上完成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國語辭典》:千佛山  拼音:qiān fó shān
山名。在山东省历城县南,是境内名胜之一。山壁多凿佛像,大小不下千馀,因而得名。相传虞舜于此躬耕。也称为「历山」、「舜耕山」。
《漢語大詞典》:金字塔报
埃及报纸。1875年创刊于亚历山大。后迁开罗。初为周报。后改日报。是中东有较大影响的阿拉伯文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