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粪混
1.粪坑;厕所。
分類:粪坑厕所
《漢語大詞典》:秽混
1.茅坑;厕所。
2.污浊;肮脏。
《国语辞典》:盥洗室  拼音:guàn xǐ shì
1.洗脸、洗手的房间。如:「他一回来便到盥洗室冲洗一番。」
2.今亦称厕所为「盥洗室」。如:「盥洗室应讲求卫生。」
《漢語大詞典》:庰厕(庰廁)
隐蔽偏僻之地。指厕所。庄子·庚桑楚“观室者周於寝庙,又适其偃焉” 晋 郭象 注:“偃谓屏厕。” 郭庆藩 集释:“愚谓偃当为匽……《燕策》:‘ 宋王 铸诸侯之象,使侍屏匽。’屏匽者,庰厕也。”
《漢語大詞典》:登东厕(登東廁)
上厕所。《水浒传》第一○三回:“﹝ 王庆 ﹞只听得 张世开 高叫道:‘小厮,点灯照我往后面去登东厕。’”参见“ 登东 ”。
《國語辭典》:登东(登東)  拼音:dēng dōng
上厕所。《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也是唐璧命不该纪,正在船头上登东,看见声势不好,急忙跳水,上岸逃命。」也作「登坑」、「登厕」。
分類:厕所解手
《漢語大詞典》:出恭牌
入厕前领取的牌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先生,学生领出恭牌。”此谓请假去厕所。参见“ 出恭 ”。
《國語辭典》:出恭  拼音:chū gōng
排泄粪便。明代考试设有出恭入敬牌,士子如厕通便,须先领牌,故称通便为「出恭」。且称大便为「大恭」,小便为「小恭」。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两匹马滚在一处,我要下马出恭。」《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毓生急急的要去出恭,托悔生暂时照应店面。」
《漢語大詞典》:抒厕(抒廁)
清扫厕所;洗涤溺器。 唐 瞿昙悉达 《开元占经·外官·天溷占》:“ 甘氏 讚曰:天溷伏作,抒厕粪丘。”原注:“天溷,厕也。”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 西京 留守同平章事 王守恩 ,性贪鄙,专事聚敛。丧车非输钱不得出城,下至抒厕、行乞之人,不免课率。” 胡三省 注:“抒厕,取人家虎子,写去秽恶,渫水洗之者也。”
《國語辭典》:毛坑  拼音:máo kēng
粪坑,简陋的厕所。《西游记》第四四回:「这个弼马温著然会弄嘴弄舌!把个毛坑也与他起个道号,叫做甚么『五谷轮回之所』!」《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走了几步,又里急起来,觑个毛坑上自在方便了,慢慢的望东门而去。」也作「茅坑」。
《國語辭典》:毛司  拼音:máo si
厕所。《金瓶梅》第二○回:「尖头丑妇,蹦到毛司墙上,齐头故事。」也作「毛厕」、「毛厮」、「茅厕」。
分類:茅厕厕所
《国语辞典》:毛司火性儿(毛司火性儿)  拼音:máo si huǒ xìng ér
毛司,指厕所。火性儿,指像火烧一样的暴躁脾气。毛司火性儿指暴躁的臭脾气。《金瓶梅》第六四回:「虽做俺大娘好,毛司火性儿。一回家好,娘儿每亲亲哒哒说话儿,你只休恼狠著他,不论谁,他也骂你几句儿。」
《漢語大詞典》:猫坑
茅坑。厕所里的粪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 郑恒 ﹞口啜似猫坑,咽喉似泼懺。”
《漢語大詞典》:毛房
茅房,厕所。 沙汀 《选灾》:“接着他没头没脑直往右首毛房里窜。”
分類:厕所
《國語辭典》:毛厕(毛廁)  拼音:máo si
厕所。《红楼梦》第一二回:「少不得扯谎,说黑了,失脚掉在毛厕里了。」《文明小史》第七回:「连毛厕里,小的也去看过;并没有一个人影子。」也作「毛司」。
分類:茅厕厕所
《漢語大詞典》:民溷
民家的厕所。墨子·旗帜:“为民圂,垣高十二尺以上。”
分類:民家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