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6,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元约
读破
本位
变体
还初
变形
本待
愆素
原地
原作
移动
转来
本计
故池
下席
《漢語大詞典》:元约(元約)
原来的约定或条约。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并今部落》:“被代者以为元约如此,不敢争。”
《國語辭典》:读破(讀破)  拼音:dú pò
1.破字。注释经书的人破经中所用的假借字而读以本字。
2.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通常改变声调的居多。如好人的「好」读上声,而好学的「好」改读去声。
《國語辭典》:本位  拼音:běn wèi
1.本身、自身。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八。宫中诞育仪例略》:「宫中凡阁分有娠,将及七月,本位医官由内东门司及本位提举官奏闻门司特奏。」《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有胜哥者,身体雄壮若男子,给侍阿里虎本位。」
2.货币制度的基本单位或货币价值的计算标准。如:「金本位」。《清史稿。卷二五。宣统本纪》:「国币单位,定名曰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圆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
3.自身所在的岗位、单位。《书经。顾命》:「兹既受命还。」汉。孔安国。传:「此群臣已受赐命,各还本位。」
《國語辭典》:本位主义(本位主義)  拼音:běn wèi zhǔ yì
无论在任何情况,皆以一己所知所学的事物与工作权益为前提,不顾整体利益,强调其偏私之见。
《國語辭典》:变体(變體)  拼音:biàn tǐ
1.改变体式。《南史。卷三八。列传。柳元景》:「初,恽父世隆弹琴,为士流第一,恽每奏其父曲,常感思。复变体备写古曲。」
2.改变后的形体、体式。如:「这幅字看似仿王羲之行书的变体,流畅中多见几分魏碑的刚气。」
《漢語大詞典》:还初(還初)
(1).恢复原来的地位。魏书·显祖纪:“诸非劳进超迁者,亦各还初。”
(2).回到人性本初纯真的状态。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述前 明 篤行诸生,还初超然。”
《國語辭典》:变形(變形)  拼音:biàn xíng
1.人的外貌或物品的形状、格式产生变化,有异于原先的形态。如:「塑胶物品遇火容易变形。」
2.参见「形变」条。
3.岩石受应力造成褶皱、断层、剪裂、张裂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本待
原来想,原打算。 元 王和卿 《拨不断·王大姐浴房内吃打》曲:“你本待洗腌臢,倒惹得不干净。”《水浒传》第五三回:“本待不教 公孙胜 去,看他的面上,教他去走一遭。”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本待与他説过,然后过来,又怕他苦苦相留,反生缠扰。”
分類:原来打算
《漢語大詞典》:愆素
谓越过原来计划。语本左传·宣公十一年:“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 杜预 注:“不过素所虑之期也。” 杨伯峻 注:“素谓原来计划。《广雅·释詁》:‘素,本也。’” 唐 陆贽 《韩滉检校左仆射平章事制》:“张我威武,实我资储,令必应期,谋无愆素。” 宋 王安石 《赐元丰敕令格式表》:“虑无愆素,举必要终。”
《漢語大詞典》:原地
原来的地点;起始点。 林斤澜 《母女》:“车到眼前,抓住,一拽,车转弯,人转身,转到车后,扶住,往前推,开跑,撒手,返回原地。”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现在我服从你们的意见,在原地移栽一棵!”如:原地不动;原地开步走。
《國語辭典》:原作  拼音:yuán zuò
未经改写、改编或翻译的文学、艺术类原创著作。如:「这部电影是根据中国古典小说的原作改编。」
《國語辭典》:移动(移動)  拼音:yí dòng
1.改变原来的位置或方向。如:「火车缓缓向前移动。」
2.变更。《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若说是书办的考核,可见这大部的则例是移动不得的了。」
《國語辭典》:转来(轉來)  拼音:zhuǎn lái
1.回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急忙取了钱转来,文若虚已此剩不多了。」
2.反而。《西游记》第一四回:「你的东西全然没有,转来和我等要分东西!」
《漢語大詞典》:本计(本計)
(1).根本之计。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杀运不除,水火可悯,明公任兼将相,所愿深图本计,救济苍生。”
(2).原来的打算。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其( 项羽 )告 韩生 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人谁见之?’此 项王 之设辞也,非 项王 之本计也。”
《漢語大詞典》:故池
旧池;原来的池塘。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曩基即先筑,故池不更穿。” 唐 陈子昂 《咏主人壁上画鹤》:“自矜彩色重,寧忆故池羣?”
分類:原来池塘
《國語辭典》:下席  拼音:xià xí
1.末席。南朝梁。沈约 侍宴谢朏宅饯东归应诏诗:「饮和陪下席,论道光上筵。」
2.离开座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红楼梦》第四一回:「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瞧刘姥姥的样子。』」
3.至讲席下听讲。《南齐书。卷三九。刘瓛传》:「瓛姿状纤小,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