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原陆(原陸)
原野,田地。 汉 张衡 《东京赋》:“乘舆巡乎 岱岳 ,劝稼穡於原陆。”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虽在原陆,犹恐沧海横流,吾其鱼也。”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分類:原野田地
《漢語大詞典》:春原
春天的原野。《隋书·音乐志下》:“春原俶载,青坛致祀。” 宋 陈师道 《寄邻》诗:“借子翩翩果下驹,春原随处小踟蹰。”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十六:“春原之草,拔尽復生。”
分類:春天原野
《漢語大詞典》:寒野
寒冷或凄凉的原野。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曀曀寒野雾,苍苍阴山柏。” 南朝 梁 朱异 《田饮引》:“属风林之萧瑟,值寒野之苍茫。” 唐太宗 《出猎》诗:“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宋 柳永 《望远行》词:“皓鹤夺鲜,白鷳失素,千里广铺寒野。”
《漢語大詞典》:霜野
秋天的原野。宋书·沈攸之传:“鼓怒则冰原激电,奋发则霜野奔雷。” 唐 李商隐 《楚泽》诗:“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乾。” 宋 陆游 《郊行夜归书触目》诗:“霜野草枯鹰欲下,江天云湿雁相呼。”
分類:秋天原野
《漢語大詞典》:平绿(平緑)
一片绿色。亦指平展而绿色的园地或原野。 唐 温庭筠 《鸡鸣埭歌》:“芊绵平緑 臺城 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唐 温宪 《春鸠》诗:“村南微雨新,平緑净无尘。” 宋 贺铸 《上巳后一日登快哉亭》诗:“纷华埽不见,蝴蝶飞平緑。”
《漢語大詞典》:原燎
(1).原野上大火延烧。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云散原燎,罔有孑遗。” 晋 左思 《魏都赋》:“巢焚原燎,变为煨烬。”
(2).指大火。 唐 欧阳詹 《怀忠赋》:“彼炎炎之原燎,信扑之而不灭。”
《國語辭典》:原色  拼音:yuán sè
可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基本色。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叠加型);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消减型),彩色印刷术中常用洋红、黄、青作为三原色。也称为「基色」。
《漢語大詞典》:旷宇(曠宇)
(1).广大的原野;广阔的天地。《楚辞·招魂》:“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王逸 注:“旷,大也;宇,野也。” 宋 朱熹 《挽汪端明》诗之二:“旷宇元无际,孤标自不羣。” 何其芳 《忆昔》诗:“烈火高烧惊旷宇,奈何我独告西旋!”
(2).宽广的胸怀。三国志·吴志·虞翻陆绩等传论:“ 虞翻 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 权 不能容,非旷宇也。”
《漢語大詞典》:巨野
1.古湖泽名。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北五里。
2.广袤的原野。
《國語辭典》:名原  拼音:míng yuán
书名。清末孙诒让著。二卷,为文字学书。书中综合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及说文中古文、籀文,加以比證考释,推究字源及其演变。
分類:原野
《漢語大詞典》:雪野
积雪的原野。 唐 卢纶 《酬陈翃郎中冬至携柳郎窦郎归河中旧居见寄》诗:“烧烟浮雪野,麦陇润冰渠。” 鲁迅 《野草·雪》:“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沙汀 《磁力》:“那能够使他得到支持的,只有那茫茫的雪野和那种艰苦的跋涉者的行列。”
分類:积雪原野
《漢語大詞典》:楚野
楚 地原野。 唐 柳宗元 《唐故扬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阳庙碑》:“首碎 秦 庭,终懵《无衣》之赋;身离 楚 野,徒伤带剑之辞。”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丁元珍见寄》:“仍类 楚 野竹,忽从孤根迸,便成翠琅玕,久与风霜硬。”
分類:原野
《漢語大詞典》:旷原(曠原)
广阔的原野。穆天子传卷四:“自 西王母 之邦,北至於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羽,千有九百里。 宗周 至於西北大旷原,万四千里。” 郭璞 注引山海经:“羣鸟所集泽有两处,一方百里,一方千里,即此大旷原也。”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 閬风 入辙跡,旷原延冥搜。” 杨伦 笺注:“以 周穆 为比,取讽荒游。”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记怀抱神思之人,索求美者,遍歷不见,终死旷原。”
《漢語大詞典》:凤野(鳳野)
(1).传说 周 朝兴起,有凤凰鸣于 岐山 。后以“凤野”为 岐山 代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凤野匡 周 , 龙门 佐 禹 。” 倪璠 注:“国语曰:‘ 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鸑鷟,凤凰也。故云凤野。”
(2).美丽富绕的原野。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 唐 李峤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御气鹏霄近,升高凤野开。”
《國語辭典》:圹埌(壙埌)  拼音:kuàng làng
1.原野广阔辽远。《庄子。应帝王》:「以处圹埌之野。」
2.坟墓。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七。正法华经》:「冢埌:『《通俗文》:邱冢谓之圹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