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荠韵》:厥弟
古三坟父无不义厥子惟孝兄无不友厥弟惟恭
《漢語大詞典》:尸厥
见“ 尸蹷 ”。
《漢語大詞典》:尸蹶
亦作“ 尸厥 ”。 病名。症状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蹷者也。’”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杂疗方:“尸厥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此是尸厥,必有异梦,须俟其自復,不可惊之,祷亦无益。”
《韵府拾遗 虞韵》:厥徒
柳宗元大鉴禅师碑光于南土其法再起厥徒万亿同悼齐喜
《韵府拾遗 质韵》:厥质(厥质)
潜夫论颛顼氏其相戴干其号高辛厥质神灵德行祗肃
《漢語大詞典》:厥尾
短尾。 宋 刘攽 《贡父诗话》:“今人呼秃尾狗为厥尾;衣之短后者,衣曰厥。”
《漢語大詞典》:痿厥
痿弱气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於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 王冰 注:“湿气内攻於藏府则欬逆,外散於筋脉则痿弱也……厥谓逆气也。”
分類:气逆
《國語辭典》:痰厥  拼音:tán jué
因痰多致使呼吸道受阻而引起的昏厥。
《漢語大詞典》:厥冷
中医学名词。手足厥冷,也叫“手足逆冷”、“四逆”。指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厥证、疝等病症。参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敦煌曲子词·定风波》:“阴毒伤寒脉又微,四支(肢)厥冷猒难依(医)。”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 角哀 再欲上前劝解时,但见 伯桃 神色已变,四肢厥冷,口不能言。”红楼梦第九五回:“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
《韵府拾遗 物韵》:杨厥(杨厥)
水经注袖水又东南历小石门门穿山通道六丈有馀刻石言汉明帝永平巾司隶校尉犍为杨厥之所开逮灵帝建和二年大中大夫同郡王升嘉厥开凿之功琢石颂德
《漢語大詞典》:暴厥
突然昏厥。《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麻黄汤方”方解:“金匱要略以此方去桂枝,《千金方》以此方桂枝易桂,皆名还魂汤,用以治邪在太阴,卒中暴厥,口噤气絶,下咽奏效。”
分類:突然昏厥
《國語辭典》:厥弛  拼音:jué shǐ
动摇的样子。《汉书。卷七五。李寻传》:「荧惑厥弛,佞巧依势。」
分類:摇动
《國語辭典》:寒厥  拼音:hán jué
中医上指患者四肢逆冷,面青腹病,不省人事。
《韵府拾遗 宥韵》:厥臭
韩愈诗金舂撼玉应厥臭剧蕙郁
《國語辭典》:惊厥(驚厥)  拼音:jīng jué
1.因害怕而昏倒。如:「他亲眼目睹了这场车祸,血淋淋的景象使他惊厥。」
2.随意肌的一种强烈而不由自主的收缩,常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也称为「全身痉挛」、「搐搦」。
《骈字类编》:阳厥(阳厥)
素问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