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招宴
邀请参加酒宴。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将夕, 兼士 即在东兴楼招宴,同席十一人,多旧相识。” 李淑一 《毛主席招宴容园喜赋》诗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七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毛主席 在 长沙 容园 招宴,并合影留念。”
《漢語大詞典》:斋生(齋生)
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文戏·旧律易字》:“ 广东 二贡士争名,至相殴,友人用旧诗更易誚之曰:‘南北斋生多发颠,春来争榜各纷然。’”
《國語辭典》:当班(當班)  拼音:dāng bān
值班,在规定的时间内轮流担任某一工作。如:「今天他当班,有关事宜请直接找他办理。」
《國語辭典》:入闱(入闈)  拼音:rù wéi
1.科举时代应考或监考的人进入考场。《聊斋志异。卷九。于去恶》:「七月十四日奉诏考帘官,十五日士子入闱,月尽榜放矣。」
2.进入闱场。如:「命题、印题人员均已入闱。」
《漢語大詞典》:乡宾(鄉賓)
唐 代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因乡贡的士子参加乡饮酒礼,故称。 唐 韩愈 《答张彻》诗:“省选逮投足,乡宾尚摧翎。” 钱仲联 集释引 蒋抱玄 曰:“乡宾,犹言乡贡也。”参见“ 乡饮宾 ”。
《漢語大詞典》:乡饮宾(鄉飲賓)
乡饮酒礼的宾介。 周 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 明 清 时又有“宾”(亦称“ 介宾 ”。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郡守 王公 闻其贤,举为乡饮宾。”参见“ 乡饮酒礼 ”。
《漢語大詞典》:预考(預考)
指正式考试之前进行的考试。在预考中选拔参加正式考试的人员。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公子 已是一甲三名,授过职的,例应预考,便早晚用起功来。”
《漢語大詞典》:校队(校隊)
(1).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 汉 班固 《东都赋》:“駢部曲,列校队,勒三军,誓将帅。”
(2).列队。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國語辭典》:辛弃疾(辛棄疾)  拼音:xīn qì jí
人名。(西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时北方已陷于金。后归宋,治军有声,官至龙图阁待制。作品以豪放著称,具有爱国情操,且融会了经、史、子、集,创造出多种的风格。著有《稼轩词》。
《国语辞典》:同盟者  拼音:tóng méng zhě
同意参加共同缔结盟约者。
《國語辭典》:出席  拼音:chū xí
1.离开座位。《红楼梦》第四一回:「薛姨妈出席,笑道:『大家的酒想也都有了,且出去散散再坐罢。』」
2.到场参加。如:「这场会议十分重要,请您务必出席。」
《漢語大詞典》:投行
宋 时参加商行之称。《文献通考·市籴一》:“仰各自诣官投充行人,纳免行钱,方得在市卖易;不赴官自投行者有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宋 朝自京都到州县城镇,同业的商业都组织成商行,入行的商户称行户;参加商行叫‘投行’。”
分類:参加商行
《國語辭典》:考生  拼音:kǎo shēng
参加考试的人。如:「参加各项考试,考生都可以事先看考场。」
《国语辞典》:起跳  拼音:qǐ tiào
1.跳高、跳远及跳水等运动,开始跳跃的动作。如:「那位选手已站上弹板,做好起跳的准备。」
2.参加跳高、撑竿跳等比赛,选择某一高度,开始跳跃。如:「这位跳高选手从一百六十公分起跳。」
3.开始跳表计程。如:「全台各县市计程车起跳的里程和费用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漢語大詞典》:疑衰
古代王者为参加大夫或士的丧仪而穿的丧服。疑,通“ 拟 ”;衰,通“ 縗 ”。周礼·春官·司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哀;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緦衰;为大夫、士,疑衰。” 郑玄 注:“疑之言拟也,拟於吉。” 贾公彦 疏:“天子臣多,故三公与六卿同锡衰,诸侯五等同緦衰,大夫与士同疑衰。”
《漢語大詞典》:夥伴
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小弟昨因送行醉酒,今日起迟,恐怕赶不上伙伴。”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女子又復一笑説:‘只有你説的还有个伙伴在后边这句话倒是实话。’”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二章:“一会儿就找到了 兰兰 ,找到了 栓柱 ,找到一群小伙伴,就能捉到小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