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参考(參考)  拼音:cān kǎo
参證有关材料来帮助研究和了解。《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老残游记》第三回:「并且风闻玉守的政声,也要去参考参考,究竟是个何等样人。」
《高级汉语词典》:参考读物  拼音:cān kǎo dú wù
必读书目以外的用以补充必读读物或便于弄明某一问题的辅助性书籍
《國語辭典》:参考书(參考書)  拼音:cān kǎo shū
作为参考或援引资料的书籍。如字典、百科全书、年鉴、书目、索引等。
《國語辭典》:参酌(參酌)  拼音:cān zhuó
参考、斟酌。《后汉书。卷三五。张纯等传》论曰:「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采经礼,参酌秦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张飞自送玄德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陈元龙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漢語大詞典》:稽参(稽參)
考察;参考。汉书·武帝纪:“稽参政事,祈进民心。”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上则润色於典謨训誥誓命之文,下则稽参於吏户礼兵刑工之事。”
分類:考察参考
《國語辭典》:文献(文獻)  拼音:wén xiàn
本指典籍和熟知文化掌故的贤人。《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宋。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后专指具历史价值的典籍资料。
《國語辭典》:故实(故實)  拼音:gù shí
往日的事实。《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文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赋事行刑,资于故实。」
《國語辭典》:参照(參照)  拼音:cān zhào
参考仿照。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祥符间禁沈义伦本,自后沈本难得,今亦时见之,可以参照。」
《漢語大詞典》:资考(資考)
(1).资格和考绩。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校正欠资考者,不署畿官。”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做先生处士,一生一世,不论资考。”金史·李石传:“他日,上復问曰:‘外任五品职事多闕,何也?’ 石 对曰:‘资考少有及者。’”
(2).供参考。 李大钊 《史观》:“过去的陈编,汗牛充栋,于治史学者亦诚不失为丰富资考的资料。”
《漢語大詞典》:参合(參合)
(1).验证相合。韩非子·主道:“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閲焉。”
(2).并列。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 王利器 校注:“谓圣人之功德与天地参也。”
(3).符合。《隋书·天文志上》:“推北极里数法,夜於地中表南,傅地遥望北辰纽星之末,令与表端参合。” 明 唐顺之 《秋野殷公墓志铭》:“未几,翁子 文辉 以吾友 施子羽 所为状来请,铭状中事,多与 邦靖 所説参合。”
(4).谓综合观察。 唐 元稹 《与史馆韩侍郎书》:“及乱,则延颈受刃,分死不回,不以不必显而废忠,不以不必诛而从乱,参合古今之士,盖百一焉。”《孽海花》第二五回:“把人事天变,参合起来,只怕国运要从此大变。”
(5).综合参考。《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与天地相应,参合於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明史·范常传:“羣臣集议,间有异同, 常 能参合众言,委曲当上意。”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我主要的是参合着战国策竹书纪年史记这三项资料,并没有纯粹依据史记。”
《國語辭典》:材料  拼音:cái liào
1.一切可供制作的原料或可供取用的资料。如:「这个案子真是写小说的好材料。」也作「素材」。
2.适合从事某事的人。如:「他真是做这行的材料。」
《國語辭典》:曲谱(曲譜)  拼音:qǔ pǔ
1.传统学者以记录曲牌体式、句法格律等,以示作词的书。如太和正音谱称为「曲谱」;而以纪录宫调,工尺板眼以示唱法的书则称为「宫谱」。
2.戏曲、音乐等的乐谱。
3.书名。清康熙时王弈清等奉敕撰,十四卷,每曲各详其音律,并加考订。
《國語辭典》:内参(內參)  拼音:nèi cān
1.太监。《北齐书。卷八。幼主帝纪》:「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资治通鉴。卷一七○。陈纪四。宣帝太建三年》:「太后怒,遣使就内省以弓弦绞杀子琮,使内参以库车载尸归其家。」
2.只供一部分特定人员阅读的资料。如:「此为单位内参,非全部人员可以随意调阅。」
《漢語大詞典》:参一(參一)
参考往事而定于一。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儒:“自 周 室以来,千有餘岁,独有 文 、 武 、 成 、 康 ,如言必参一焉,取所不能及而称之,犹躄者能言远不能行也。”
分類:参考往事
《國語辭典》:附录(附錄)  拼音:fù lù
附于正文之后的记录或参考资料。如:「这本词典后面的附录〈度量衡单位换算表〉,在生活上帮了我很大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