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2,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解斗
两辞
战局
定帖
比分
包饭
私约
契约
协议
成讼
公了
重婚
解怨
展成
边约
《漢語大詞典》:解斗(解鬭)
谓使争斗的双方和解。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布 性不喜合鬭,但喜解鬭耳。”
《漢語大詞典》:两辞(兩辭)
(1).诉讼双方的话。书·吕刑:“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 曾运乾 正读:“两辞,两造之讼辞也。”
(2).不一致的话,不相同的话。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义奴:“末鞠 信甫 。 信甫 曰:‘杀人者,某也,孤实不知,守亦无贿。既被锻鍊无完肤,终无两辞。’”
《國語辭典》:战局(戰局)  拼音:zhàn jú
1.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战争局势。如:「波斯湾战局正面临胜负的关键。」
2.借指比赛的情况。如:「这场球赛目前的战局是三比二,我方暂时领先。」
《漢語大詞典》:定帖
宋 代定婚时双方交换的帖子。其上写明家庭、本人及有关的详细情况。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婚娶之礼,先凭媒氏,以草帖子通於男家……然后过细帖,又谓‘定帖’。帖中序男家三代官品、职位、名讳,议亲第几位男,及官职年甲月日吉时生,父母或在堂,或不在堂,或书主婚何位尊长,或入赘,明开将带金银、田土、财产、宅舍、房廊、山园,俱列帖子内。女家回定帖,亦如前开写。”
《漢語大詞典》:比分
比赛进行中或结束时双方对比的得分。
《國語辭典》:包饭(包飯)  拼音:bāo fàn
1.买便当。如:「你外出吃午餐时,请顺便帮我包饭。」
2.按日供人饭菜,再按月收取伙食费的交易方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又到近处包饭人家,说定了包饭。」也称为「包伙」。
《漢語大詞典》:私约(私約)
(1).私下约定。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王稽 知 范雎 贤,谓曰:‘先生待我於 三亭 之南。’与私约而去。”
(2).无媒妁而由男女双方私下议订的婚约。《明律·户律·男女婚姻》:“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輒悔者,笞五十。”
《國語辭典》:契约(契約)  拼音:qì yuē
二人以上同意的事项,依据法律习惯,彼此商订互相遵守的条件,而以文字为凭据者。也称为「契据」。
《國語辭典》:协议(協議)  拼音:xié yì
1.共同商议。宋。崔公度〈感山赋〉:「同德一心,齐力协议。」也作「协商」。
2.经过谈判、协商后所决议共同遵守的约定。如:「这个方案几经磋商,终于达成协议。」
《国语辞典》:成讼(成讼)  拼音:chéng sòng
双方争执,寻求诉讼。也作「成词」。
《國語辭典》:公了  拼音:gōng liǎo
利用司法程序了结。如:「关于这次事故,你打算要公了,还是私了?」
《國語辭典》:重婚  拼音:chóng hūn
1.丧偶或离婚的人再次结婚。《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所说事体,前面与哥哥一同,也说道:『哥哥复还旧职,到今四载,未忍重婚。』」《再生缘全传》卷一:「不意生儿方满月,苏门叔父逞刚强,道他无子难长守,相逼重婚到他方。」
2.有配偶而重为婚姻或同时与二人以上结婚。《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那知一去意忘还,终日思君不如死。有人来说君重婚,几番欲信仍难凭。」《清史稿。卷一四二。刑法志一》:「三十三年,复先后奏上《新刑律草案》,〈总则〉十七章:……曰关于奸非及重婚之罪。」
《漢語大詞典》:解怨
(1).双方消除怨恨。《淮南子·泰族训》:“解怨偃兵。” 明 张居正 《答徐太室言释怨为公》:“僕平生游於宦途,但愿人解怨,不愿人结怨,况本无怨之可释乎!”
(2).用报复对方的手段来消释自己的怨恨。三国志·魏志·阎温传“ 就 后为 金城 太守,父子著称於 西州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常以报讐解怨为事。”《平山冷燕》第七回:“一来可报我之仇,二来为 老竇 解怨,三来可为我后日进身之价,岂不妙哉!”
《漢語大詞典》:展成
指古代市场管理者促使货物买卖双方订立合同成交。周礼·地官·司市:“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羣吏平肆展成奠贾。” 郑玄 注:“展之言整也,成平也,会平成市物者也。” 孙诒让 正义:“展成,即《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之成。谓以所买卖之物,书之质剂,成其交易。”
《漢語大詞典》:边约(邊約)
有关边界双方的条约或协议。 明 卢象升 《覆议卜夷市马护塘疏》:“该镇所据边约,无非 哈 马源来,护哨无虞,秋防事毕,程其所效之劳,始有此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