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慈乌反哺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四〈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典故 
还哺


《初学记》卷三十
晋·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新校本晋书》卷七十一《熊远传》
熊远字孝文,豫章南昌人也。……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散骑常侍。帝每叹其忠公,谓曰:「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刚,忠亮至到,可谓王臣也。吾所欣赖,卿其勉之!」

例句

仰德还能哺,依仁遂可窥。 杨师道 应诏咏巢鸟

何时能反哺,供养白头乌。 白居易 阿崔

《國語辭典》:反哺  拼音:fǎn bǔ
乌鸦长大后,会衔食喂养母亲。比喻子女成长后,奉养父母,报答亲恩。如:「不孝子不但不反哺,还搜刮父母的养老金。」南朝梁。武帝〈孝思赋〉:「慈乌反哺以报亲,在虫鸟其尚尔。」
《国语辞典》:慈乌反哺(慈乌反哺)  拼音:cí wū fǎn bǔ
乌鸦雏鸟长大后,知衔食哺养母鸟。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孤本元明杂剧。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也作「慈乌返哺」。
《漢語大詞典》:乌鸟(烏鳥)
(1).乌鸦之属。周礼·夏官·罗氏:“罗氏掌罗乌鸟。” 郑玄 注:“乌谓卑居鹊之属。” 贾公彦 疏:“卑居雅乌云鹊者,即山鹊卑居之类。” 唐 李郢 《寒食野望》诗:“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二四:“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2).古称乌鸟反哺,因以喻孝亲之人子。 晋 傅咸 《申怀赋》:“尽乌鸟之至情,竭欢敬於膝下。” 唐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觐》诗:“斜日催乌鸟,清江照綵衣。” 明 张居正 《谢准假归葬疏》:“顾臣昔者急切求归,祇欲遂乌鸟思亲之念。”
《國語辭典》:慈乌(慈烏)  拼音:cí wū
动物名。雀形目鸦科。体型较乌鸦小,以昆虫、果实和谷物为食。因知反哺,故称为「慈乌」。也称为「孝鸟」、「孝乌」、「慈鸦」。
《國語辭典》:乌哺(烏哺)  拼音:wū bǔ
乌能反哺其母。比喻子女奉养父母。
《國語辭典》:乌鸟私情(烏鳥私情)  拼音:wū niǎo sī qíng
相传幼乌鸦长成后,会反哺年老无法觅食的老乌鸦,故以乌鸟私情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文选。李密。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唐。白居易〈谢官状〉:「乌鸟私情,得尽欢于展养。」也作「乌鸟之情」。
《国语辞典》: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  拼音:fù mǔ yǎng wǒ men xiǎo,wǒ men yǎng fù mǔ lǎo
(谚语)比喻子女当反哺,奉养父母。如:「常言道:『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奉养父母,承欢膝下,是为人子女当尽的义务。」
《国语辞典》:乌鸟之情(乌鸟之情)  拼音:wū niǎo zhī qíng
相传幼乌鸦长成后,会反哺年老而无法觅食的老乌鸦。故以乌鸟之情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三国魏。文钦〈降吴表〉:「钦累世受魏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也作「乌鸟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