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弓力
(1).挽弓的力量。魏书·陈留王虔传:“ 虔 姿貌魁杰,武力絶伦。每以常矟细短,大作之犹患其轻,復缀铃於刃下。其弓力倍加常人。”
(2).弓的发射力。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一:“ 太祖 因试将士,諭之曰:‘汝等知弓力乎?其力但能至百步,百步之外,又加五步焉,不能入矣。故善射者求中於百步之内,则弓无败折之患。’”
《漢語大詞典》:发石(發石)
(1).用机械发射石块。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绍 众号曰‘霹靂车’”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以古有矢石。又《传》言‘旝动而鼓’,《説》曰‘旝,发石也’。”新唐书·李密传:“造云旝三百具,以机发石,为攻城具,号‘将军礮’。”
(2).剖开石头。 晋 葛洪 神仙传·刘安:“王必若见年少则谓之有道,皓首则谓之庸叟,恐非发石採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箭筈
(1).箭的末端。筈,即箭发射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五:“箭筈:箭其末曰筈。筈,会也,谓与弦会也。”新五代史·杂传七·周知裕:“ 梁 晋 相拒 河 上, 思鐸 鏤其姓名於箭筈以射 晋 军,而矢中 庄宗 马鞍, 庄宗 拔矢,见 思鐸 姓名,奇之。”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先进篇六:“只在箭筈离弦时,前手高便飘过去,前手低便就近落耳。”
(2).山名。即 岐山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 车箱 箭筈 连西东, 仇池 百穴牕玲瓏。” 清 阎尔梅 《题云台峰》诗:“星潭水响金蕖舞, 箭筈 风摇铁锁惊。”参见“ 箭括 ”。
《漢語大詞典》: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姜子发 云:‘曾闻 朱未孩 言,火砲中弹子,必于沙中磨之极圆,出砲门后,空中之气,不能阻碍,其去必远,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最高处曰 箭括岭 ,岭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华岳》诗:“ 扶桑 万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马鸣。”
《漢語大詞典》:张弧(張弧)
(1).把弓拉开,做好发射准备。语出《易·睽》:“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説之弧。” 王弼 注:“先张之弧,将攻害也。” 汉 扬雄 《太玄·毅》:“豨毅其牙,发以张弧。” 司马光 集注:“豕毅其牙,适足自招射猎而已。”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帝﹞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
(2).引申为事先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以无为有,空怀载鬼之疑,弄假成真,枉用张弧之计。”
(3).指动武,用兵。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鄂尔泰 説弧於前,卒张弧於后,一时之创夷,百世之恬熙。”
(4).谓扫除。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士心翕服群疑释,初筮张弧后説壶。”原注:“ 闽 闈积习相沿,君( 王补帆 )痛扫之,始而群情疑惧,继乃大服。”
《漢語大詞典》:伏弩
(1).埋伏弓箭手。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大怒,伏弩射中 汉王 。”后汉书·袁绍传:“ 操 出行围, 配 伏弩射之,几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孟良 ﹞由 大猛养 进 猛遮 ,土弁 刀召鈐 伏弩截杀。”
(2).隐蔽着的用机械发射的弓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尸穸:“按《汉旧仪》,将作营陵地,内方石,外沙演,户交横莫耶,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製有其机也。”
(3).泛指暗箭。明史·叶旺传:“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
《國語辭典》:炮台(炮臺)  拼音:pào tái
架设大炮供发射火炮的防禦性建筑。也作「炮垒」。
《國語辭典》:火箭  拼音:huǒ jiàn
1.为航行于大气及外太空而设计的喷射推进工具。可用以发射人造卫星、太空梭等。亦可装上弹头,作为攻击性武器,如火箭弹。
2.一种古代的兵器。将松香等引火物缚于箭上,射向敌阵,以烧毁敌人的战具。《北史。卷六二。王思政传》:「又射以火箭,烧其攻具。」
《漢語大詞典》:骤发(驟發)
(1).迅速发射。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材官骤发,矢道同的。”亦指迅速散发。 明 陆粲 《庚巳编·洞箫记》:“自是每一举念,则香骤发,美人輒来,来则携酒与欢宴。”
(2).突然发作。 宋 苏辙 《蜀论》:“若夫 蜀 人,辱之而不能竞,犯之而不能报,循循而无言,忍詬而不骤发也。”
(3).指暴发户。《清夜钟》第十三回:“其时,有一个富家,姓 李 ,是个骤发,要得攀高, 周夫人 嫌他不是宦族,不肯成就。”
《國語辭典》:火炮  拼音:huǒ pào
武器名。一种利用火力发射弹丸的炮。
《國語辭典》:嚆矢  拼音:hāo shǐ
响箭,有声的箭在发射时,先闻其声,后见箭至。比喻事物的开始。《庄子。在宥》:「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接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蹠嚆矢也!」也称为「骲箭」、「鸣镝」、「响箭」。
《漢語大詞典》:后坐
发射时,由于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使武器向后运动的现象
突然的、通常是剧烈的反向运动或回弹
女子体育比赛的冠军,即“皇后宝座”例如:经过十四天激战后,韩女队登后坐。
摩托车或自行车的座鞍
轿车的后排座部分。例如:高级轿车的后坐。
《國語辭典》:弩箭  拼音:nǔ jiàn
用弩发射的箭。唐。李商隐 射鱼曲:「思牢弩箭磨青石,绣额蛮渠三虎力。」《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事机之来,急如弩箭,投机之会,间不容发。」
分類:弩箭发射
《國語辭典》:子弹(子彈)  拼音:zǐ dàn
枪弹、炮弹的总称。由弹壳、火帽、发射药、弹头所组成。分别有机关枪、手枪、步枪、战车炮、高射炮等所用的子弹。
《漢語大詞典》:连发(連發)
(1).接连而起。汉书·张敞传:“ 敞 起亡命,復奉使典州。既到部,而 广川王 国羣辈不道,贼连发,不得。”后汉书·左雄传:“寻而 青 、 冀 、 杨州 盗贼连发,数年之閒,海内扰乱。”
(2).连续发射。北史·崔彭传:“ 彭 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 峻青 《黎明的河边》:“可是,在这狂酣的战斗中,我发觉 小陈 很节省弹药,冲锋枪很少连发。”
《國語辭典》:弹弓(彈弓)  拼音:dàn gōng
1.利用弹力发射弹丸的弓。《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身穿箭衣,腰插弹弓一张,脚下黄牛皮靴。」
2.弹棉花的弓形器具。
《漢語大詞典》:弹花弓(彈花弓)
手工弹棉花的工具。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弹花弓, 松 俗男女皆资以为生。其制象字形,非射矢之式也。男弓紘以羊肠为之,击则其声嗒嗒然,弹成絮胎,为人御寒。女则以丝为紘,其声錚錚然,弹成作条,以车纺之,若抽丝,细者曰纬,粗者曰经,总名之曰纱。”
分類:棉花工具
《國語辭典》:弹簧(彈簧)  拼音:tán huáng
利用材料的弹性作用制成的物件,能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形变;除去外力后,可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