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告  拼音:gōng gào
一种现行的公文。对公众有所宣布时所用。
《漢語大詞典》:黄金榜
黄榜,殿试后朝廷发布的中式者名单。 金 张大节 《同新进士吕子成辈宴集状元楼》诗:“ 龙津桥 上黄金牓,三见门生是状元。”一本作“ 黄金榜 ”。
《國語辭典》:内命(內命)  拼音:nèi mìng
由皇帝直接发布而不经外朝论议的命令。《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唐。元稹 制诰自序:「召入禁,专掌内命,上好文。」
《漢語大詞典》:发令(發令)
发布命令;发出号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举大事以摇养气;毋发令而待,以妨 神农 之事也。”国语·晋语五:“ 赵宣子 请师於 灵公 以伐 宋 ……公许之。乃发令于太庙。”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政令之出,关乎从违……凿凿能信,始可发令。”
《國語辭典》:阴令(陰令)  拼音:yīn lìng
古代君王在后宫所发布有关妇人之事的命令。《周礼。天官。内小臣》:「掌王之阴事、阴令。」
《國語辭典》:出教  拼音:chū jiào
1.逐出教外,是基督教会对不守戒律者所施的罚则。中古时代实行的最为严格,受此宣告者,同教之人俱与之绝缘。
2.基督教徒自请退出教外。
《漢語大詞典》:诏告(詔告)
(1).祷告。礼记·郊特牲:“乐三闋,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閒也。” 孔颖达 疏:“音声号呼,告於天地之间,庶神明闻之而来。”
(2).诏示。《汉书·王莽传上》:“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匱策书,神明詔告,属予以天下兆民。”
(3).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告示。后汉书·杨厚传:“ 永建 二年, 顺帝 特徵,詔告郡县督促发遣。”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卷上:“戊寅年二月,上 圣烈慈寿皇太后 尊号,詔告天下。”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调度非人,守御无备之疆吏,或明正典刑以寒其胆,或轻予褫革以蔽其辜,詔告天下,暴扬罪状。”
《漢語大詞典》:册免
谓发布诏书,将大臣免职。
《漢語大詞典》:行文书(行文書)
发布公文。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贞元 ﹞末年,不復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陈御史 ﹞便行文书,仰 石城 县提 梁尚宾 妻严审,仍追餘赃回报。”亦省作“ 行文 ”。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臣愚伏望特勅兵部,令其行文各边总督镇巡等官,秋防在邇,比常务要倍加儆备,庶可永保无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姊名 宛玉 ,嫁 淮北 程 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 山阳 令行文关提。”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赃款来,钦差一面行文,仍用名帖去请河道过来説话。”
分類:发布公文
《國語辭典》:公布  拼音:gōng bù
1.把法律或命令公告周知。
2.向公众揭示某种事实。如:「他作奸犯科的罪行,被新闻界公布开来。」也作「公布」。
《漢語大詞典》:诰令(誥令)
朝廷、君上发布的命令。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凡大誥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对。”一本作“ 詔令 ”。新五代史·唐书·庄宗皇后刘氏传:“是时,皇太后及皇后交通藩镇,太后称‘誥令’,皇后称‘教命’。”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四》:“王者於是芳香其情以下之,玲瓏其誥令以求之,虚位以位之。”
《國語辭典》:策立  拼音:cè lì
1.册封。〈梁公九谏〉:「策立之事,便合依从,不合违敕。」
2.站立。《水浒传》第六四回:「城上望见宋江军马,各有惧色,东西策立不定。」
《漢語大詞典》:进画(進畫)
(1).谓献计策划。隋书·房陵王勇传:“﹝ 萧子宝 ﹞进画姦谋,要射荣利,经营间构,开造祸端。”
(2).谓进呈文件给皇帝圈阅审批,然后发布施行。新唐书·百官志二:“凡詔旨制敕,璽书册命,皆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行。”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二月辛亥, 安禄山 使副将 何千年 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 汉 将,上命立进画,给告身。” 胡三省 注:“进画者,命中书为发日敕,进请御画而行之。”明史·职官志一:“凡上之达下,曰詔,曰誥,曰制,曰册文,曰諭,曰书,曰符,曰令,曰檄,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
《漢語大詞典》:发命(發命)
发布命令。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雍子 发命於军曰:‘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续遇 董卓 ,侵官暴国。於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
《國語辭典》:行会(行會)  拼音:háng huì
同业组织。由同行的人共同组织而成,早期多为贸易与工匠团体,其目的在于协调利益冲突、议订行规,以及建立行业的社会正当性。行会又称基尔特,即英文Guild的中文音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行」初现于隋代,指都市中的各种行业与组织;清代以后,主要以「会」、「公所」、「帮」来指称同业组织。参见「基尔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