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痒处(癢處)
(1).发痒的部位。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搔。” 宋 李之仪 《清平乐·听杨姝琴》词:“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不着痒处。”
(2).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聂绀弩 《血书》:“那些教义除了告诉他们怎样做顺民以外,与他们心里的痒处又有什么关系呢?农民是不愿意从那些教义得到什么知识的。” 梁斌 《红旗谱》四一:“一阵话搔着 张嘉庆 的痒处,他不耐烦地说:‘得啦……我哪里比得过 江涛 ?’”
《国语辞典》:抓痒(抓痒)  拼音:zhuā yǎng
手指在发痒的部位使力来回移动,以减轻发痒症状。如:「他因食物中毒引起皮肤过敏,不停的在抓痒。」
《漢語大詞典》:瘙痒(瘙癢)
亦作“ 瘙痒 ”。
(1).(皮肤)发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数日,遍体瘙痒,皮尽脱。”《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阴虱疮》:“阴虱疮虫毛际内……瘙痒抓红含紫点。”注:“此疮一名八脚虫,生于前阴毛际内……瘙痒难忍,抓破色红,中含紫点。”
(2).用指甲挠痒。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三折:“早定了 西蜀 ,我便访 南阳 ,畅道覷 曹操 、 孙权 ,似浮云瘙痒。”
《漢語大詞典》:闷痒(悶癢)
闷热发痒。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分類:闷热发痒
《国语辞典》:止痒(止痒)  拼音:zhǐ yǎng
停止发痒的感觉。如:「治疗蚊虫叮咬的药膏通常都有止痒的效果。」
《國語辭典》:膈肢  拼音:gé zhi
用手在人体搔弄,使人发痒而笑。《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姐姐再不起来,我上去膈肢去了。」也作「隔肢」。
分類:腋下发痒
《國語辭典》:胳肢  拼音:gē zhī
在别人腋下搔痒,使人发笑。如:「别再胳肢他了,瞧他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刺闹(刺鬧)
亦作“ 刺挠 ”。 皮肤发痒难受。《西游记》第五二回:“那怪睡不得,又翻过身来道:‘刺闹杀我了!’”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五二:“ 李应 脸上象用钝刀刮脸那么刺闹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一:“想打架吗?你是身上刺挠了?还是活腻歪啦。”
《國語辭典》:头痒搔跟(頭癢搔跟)  拼音:tóu yǎng sāo gēn
头上发痒却搔脚跟。比喻于事无补。汉。焦延寿《易林。卷一○。蹇之革》:「头痒搔跟,无益于疾。」
《国语辞典》:酒疹  拼音:jiǔ zhěn
因喝酒而引起的皮肤过敏现象。症状包括起红疹、发痒等。如:「他喝一点酒就满脸通红,还会起酒疹。」
《國語辭典》:隔肢  拼音:gé zhi
1.用手在人体搔弄,使他发痒而笑。《红楼梦》第七○回:「你快出去解救。晴雯和麝月两个人按住温都里那隔肢呢。」也作「膈肢」。
2.比喻有意使人为难。如:「瞧他那副狼狈样,等会非隔肢隔肢他不可。」
《漢語大詞典》:嗝吱
胳肢。在别人身上抓挠,使之发痒。 吴组缃 《泰山风光》:“他们在地上扭做一起,这一个探手到那一个腰里去掏,那一个怕嗝吱,笑得软瘫了,一件东西便被抢了去。”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十章:“他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弱点,就是害怕嗝吱,你只要用手一比,装作嗝吱他的样子,手指头还没到,他就嘎嘎地笑个不停。”
《國語辭典》:刺痒(刺癢)  拼音:cì yǎng
痒。如:「在强烈阳光下,全身都觉刺痒。」也作「刺脑」。
分類:口语发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