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取义(取義)
犹言求义。谓就义而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 文天祥 《自赞》:“ 孔 曰成仁, 孟 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分類:取义就义
《國語辭典》:断章取义(斷章取義)  拼音:duàn zhāng qǔ yì
截引《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以表达己意。只取所需,而不顾原诗的意思。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宗不余辟,余独焉辟之?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后来指截取文章的某一段或谈话中的某一句,而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的原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句》:「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红楼梦》第五六回:「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义,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
《國語辭典》:成仁取义(成仁取義)  拼音:chéng rén qǔ yì
为正义而牺牲。《群音类选。官腔类。卷八。玉玦记。自经反魂》:「念脩知荣枯皆已定,要成仁取义,鸿毛视死何轻。」
《漢語大詞典》:取义成仁(取義成仁)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 文天祥 《自赞》:“ 孔 曰成仁, 孟 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方正学》:“ 孝友 作诗曰:吾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 陈毅 《梅岭》诗之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分類:牺牲生命
《國語辭典》:舍生取义(捨生取義)  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
语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指为正义真理不惜牺牲生命。宋。苏轼〈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夫君子所重者名节也。故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杀不可辱之语。」也作「舍身取义」。
《漢語大詞典》:释生取义(釋生取義)
犹言舍生取义。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 郭脩 ﹞於广坐之中手刃击 禕 ,勇过 聂政 ,功逾 介子 ,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漢語大詞典》:立义(立義)
(1).奉行大义。礼记·儒行:“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孔颖达 疏:“所立必存义也。”国语·晋语九:“方臣之少也,进秉笔,赞为名命,称於前世,立义於诸侯。”管子·轻重丁:“故 桓公 推仁立义,兄弟相戚,骨肉相亲,此之谓繆数。” 唐 刘叉 《怨诗》:“丈夫不立义,岂如鸟兽情?”
(2).犹举义。周书·魏玄传:“ 玄 遂率募乡曲,立义於 关 南。”北史·司马裔传:“ 周文 令 山东 立义诸将等能率家入 关 者,并加重赏。”
(3).确立观点;取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隋书·经籍志一:“又有《业诗》,奉朝请 业遵 所注,立义多异,世所不行。”
《漢語大詞典》:投义(投義)
(1).犹取义。 晋 陶潜 《咏三良》:“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若其饰身好脩,矜名投义,见善必取,见恶必击,不附炎门,不趋利径……咸可尚也。”
(2).投诚起义。宋书·刘康祖传:“ 高祖 已克京城, 虔之 即便投义。”
《國語辭典》:徇义(徇義)  拼音:xùn yì
为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旧唐书。卷五十九。屈突通传》:「徇义之夫,一至于此!」《魏书。卷九。肃宗纪》:「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
《国语辞典》:石点头(石点头)  拼音:shí diǎn tóu
1.书名。明天然痴叟撰,十二卷。书名取义于东晋和尚生公说法的故事,含「顽石点头,推因及果,劝人作善」之意。
2.顽石都会点头。比喻爱心感化的力量无限,冥顽的人都受感动。
《漢語大詞典》:庶常
书·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周秉钧 易解:“庶,众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 明 置庶吉士,取义于此。 清 因以“庶常”为庶吉士的代称。清史稿·选举志三:“庶吉士之选无定额……五年,詔内阁会议简选庶常之法。”参见“ 庶吉士 ”。
《漢語大詞典》:庶吉士
明 、 清 官名。 明 初有六科庶吉士。 洪武 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 永乐 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明 代重翰林, 天顺 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 沿 明 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参阅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卷六。参见“ 庶常 ”。
《漢語大詞典》:五禽言
禽言,诗体名。依鸟名象声取义而作。五禽言,咏五鸟之名。 宋 苏轼 《五禽言》诗序:“ 梅圣俞 尝作《四禽言》。余謫 黄州 ,寓居 定惠院 ……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 圣俞 体作《五禽言》。”诗中自注五禽为:蕲州鬼、脱却破裤(即布谷)、麦饭熟(即快活)、蚕丝一百箔、姑恶(即水鸟)。 清 黄遵宪 亦有《五禽言》诗,五禽为:不如归去(即杜鹃)、姑恶、泥滑滑(即竹鸡)、阿婆饼焦(褐色鸟)、行不得也哥哥(即鹧鸪)。
《国语辞典》:忠臣烈士  拼音:zhōng chén liè shì
忠君爱国、舍身取义的人。《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覆吟玩。」《镜花缘》第八一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户晓,知他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皆由无心而传。」
分类:舍身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