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起名
(1).取名号;命名。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 沛 丰邑 中阳里 人也,姓 刘 氏”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諡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 汉 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儒林外史第二回:“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 梅 朋友替他起名。” 萧红 《生死场》十三:“对!招集小伙子们,起名也叫‘革命军’。”
(2).得名;获取名望。 晋 伏义 《与阮籍书》:“若弃圣背贤,必不离乎狂狷;凌荣起名,则不免乎穷辱。”《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后 汪大尹 因此起名,遂钦取为监察御史。”
《漢語大詞典》:市名
求取名声。 唐 李翱 《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公自陈所为不足述,假令如百姓言,乃刺吏职宜如此,何足多者,不愿以小事市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郑王直谏:“ 郑王 之疏即继之,气亦甚壮,但贡諛于先,而切諫于后,似乎市名钓奇。” 清 钱谦益 《吏部主事周顺昌授承德郎制》:“破藩篱厓岸之私,虚能鉴物;絶弓剑苞苴之问,廉非市名。”
《漢語大詞典》:乡榜(鄉榜)
(1).科举乡试的录取名单。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 凌彦翀 ﹞以《周易经》与 士衡 叔祖同登 浙省 乡榜。”《花月痕》第十六回:“ 小珠 却力学五年,壬戌登了乡榜第三名。”
(2).代指乡试中式者,即举人。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此位是 建德 卫体善 先生,乃 建德 乡榜。”
《國語辭典》:虞美人  拼音:yú měi rén
1.项羽的宠姬,名虞。项羽困于垓下,曾作诗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2.丽春花的别名。参见「丽春花」条。
3.词牌名。本唐教坊曲,调见赵崇祚《花间集》。王行词取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也称为「忆柳曲」、「虞美人令」、「玉壶冰」。
4.曲牌名。南曲入南吕宫引子。
《漢語大詞典》:买誉(買譽)
博取名誉。管子·法禁:“説人以货财,济人以买誉。” 尹知章 注:“济施人货财,所以买其声誉。” 宋 王岩叟 《请诏执政裁抑三省人吏侥倖疏》:“卖朝廷之恩以买誉,结左右之爱以固权。”
《漢語大詞典》:盗名字(盜名字)
窃取名义和称号。后汉书·马援传:“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 宋 苏轼 《表忠观记》:“方是时,以数州之地,盗名字者不可胜数。”
《漢語大詞典》:猎名(獵名)
猎取功名;猎取名声。 清 钮琇 觚賸·两大文章:“督抚促臣应召赴京。臣自念臣母年逾七旬,属岁多病……如臣猎名违母,则其始进已乖。” 清 曾国藩 《复贺耦庚中丞书》:“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骋辩之柄;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
《國語辭典》:备取(備取)  拼音:bèi qǔ
考试结果,预备在正取缺额时递补的名额。如:「这次考试,我只上了备取。」也称为「副取」。
《漢語大詞典》:市誉(市譽)
求取名誉。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积功以市誉,不恤民之急。”战国策·齐策四“ 鲁仲连 谓 孟尝 ” 宋 鲍彪 注:“ 孟尝君 之门,高者如 冯驩 、 魏子 ,能免难市誉而已。”
《國語辭典》:吊名  拼音:diào míng
1.点名、指名。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想著这半生花月,知他是几处楼台,经板似粉头排日唤,落叶似官身吊名差。」
2.求取名声,即钓名。
《漢語大詞典》:钓位(釣位)
谓谋取名位。 明 张鼎思 《琅邪代醉编》卷二六:“昔 太公 钓於 渭水 之溪,而 李白 以为钓位。”
《漢語大詞典》:起号(起號)
取名号。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我的笔名》:“监督公用了‘ 周王 寿考,遐不作人’的典故,给我更名,又起号曰 朴士 。”参见“ 起名 ”。
分類:取名
《漢語大詞典》:起名
(1).取名号;命名。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 沛 丰邑 中阳里 人也,姓 刘 氏”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諡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 汉 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儒林外史第二回:“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 梅 朋友替他起名。” 萧红 《生死场》十三:“对!招集小伙子们,起名也叫‘革命军’。”
(2).得名;获取名望。 晋 伏义 《与阮籍书》:“若弃圣背贤,必不离乎狂狷;凌荣起名,则不免乎穷辱。”《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后 汪大尹 因此起名,遂钦取为监察御史。”
《漢語大詞典》:正榜
科举时代会试或乡试公布正式录取名单的榜示。与“副榜”相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写完了正榜,各官歇息了一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众官再出来升座,再写了副榜,然后填写前五名。”
《國語辭典》:违利赴名(違利赴名)  拼音:wéi lì fù míng
追求名誉,抛弃利欲。汉。王充《论衡。答佞》:「上世列传,弃宗养身,违利赴名,竹帛所载。」
《漢語大詞典》:要利盗名(要利盜名)
以不正当手段逐取名利。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盖其心术不谨,趋向一差,则要利盗名,文姦济恶,皆学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