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取意
(1).犹随意。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上又詔重修 安国寺 ,毕,亲降车輦,以设大斋。乃十二撞新鐘,捨钱一万贯,令诸大臣各取意击之。”
(2).采取其意。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一:“﹝ 徐寿辉 ﹞以 蕲水 为都城,取意于西方净土莲台,号为 莲台省 。”
《漢語大詞典》:断章取意(斷章取意)
见“ 断章取义 ”。
《國語辭典》:断章取义(斷章取義)  拼音:duàn zhāng qǔ yì
截引《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以表达己意。只取所需,而不顾原诗的意思。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宗不余辟,余独焉辟之?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后来指截取文章的某一段或谈话中的某一句,而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的原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句》:「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红楼梦》第五六回:「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义,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
《國語辭典》:开怀(開懷)  拼音:kāi huái
敞开胸怀。形容人欢畅没有牵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众人重到肆中,开怀再饮。」
《國語辭典》:兼听(兼聽)  拼音:jiān tīng
广泛的听取意见。《荀子。君道》:「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
《漢語大詞典》:前膝
《史记·商君列传》:“ 卫鞅 復见 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厀,同“ 膝 ”。后以“前膝”为倾心听取意见之典。 宋 范仲淹 《皇储资圣颂》:“言思逆耳,道务前膝。”参见“ 前席 ”。
《國語辭典》:前席  拼音:qián xí
1.移坐向前以相接近。《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至夜半,文帝前席。」
2.位于前面的座位。唐。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分類:接近向前
《國語辭典》:诗钟(詩鐘)  拼音:shī zhōng
一种文字游戏。在一定时限内,焚香拈题,而写对联。其方法是:取绝不相类的两个字或词,各作一句,相互对偶。以凑合天然,不落俗套,且有寄托为上乘。
《漢語大詞典》:卖懒(賣懶)
一种地方风俗。取意是把懒惰卖掉,求得来年勤快。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一:“这八个少年人一直在附近的横街窄巷里游逛卖懒,谈谈笑笑,越走越带劲儿。”
《国语辞典》:兼听则明,偏听则蔽(兼听则明,偏听则蔽)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tīng zé bì
(谚语)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矇蔽不明。《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古云:『兼听则明,偏听则蔽。』望陛下察之。」
《漢語大詞典》:牌期
旧时督抚接见僚属、听取意见的日期。《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他一时也不敢投信,候准牌期,跟着同班一大帮,走进二堂。”
《國語辭典》: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谚语)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愚昧不明。汉。王符《潜夫论。明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國語辭典》:明目达聪(明目達聰)  拼音:míng mù dá cōng
耳目不被蒙蔽。语本《书经。舜典》:「明四目,达四聪。」形容对事情有全面性的了解。《明史。卷一七九。章懋传》:「伏乞将烟火停止,移此视听以明目达聪,省此资财以振饥恤困。」《清史稿。卷四四五。朱一新传》:「我皇太后、皇上明目达聪,岂有跬步之地而或敢售其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