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伤痕累累(伤痕累累)  拼音:shāng hén léi léi
受伤后所留下的痕迹很多。如:「一场拳击赛下来,他早已伤痕累累。」也作「伤痕累累」。
《国语辞典》:伤亡枕藉(伤亡枕藉)  拼音:shāng wáng zhèn jiè
形容受伤和死亡的人数极为众多。如:「看到战场上伤亡枕藉的惨烈景况,不禁令人感慨战争的无情!」
《国语辞典》:过失伤害(过失伤害)  拼音:guò shī shāng hài
因疏忽或非出于故意而致人身受伤害。根据刑法,因过失伤害人者,处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罚金,致重伤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罚金。
《国语辞典》:股关节炎(股关节炎)  拼音:gǔ guān jié yán
病名。股关节又名髋关节;因受伤、病菌、风湿、机能退化等原因所引起股关节发炎的病症。
《国语辞典》:非死即伤(非死即伤)  拼音:fēi sǐ jí shāng
1.不是死亡就是受伤。形容死伤惨重。如:「这颗炸弹要真爆炸了,屋里的人马上非死即伤。」
2.形容处境的危险。如:「玩这种吊脚腾空跳跃的游戏一定要小心,否则掉下去,非死即伤。」
《国语辞典》:肌肉麻痹(肌肉麻痹)  拼音:jī ròu má bì
肌肉因神经受伤而无法随意动作的情况,称为「肌肉麻痹」。
《国语辞典》:肌无完肤(肌无完肤)  拼音:jī wú wán fū
身上没有一块完好的肌肤。形容受伤惨重。《旧五代史。卷六五。唐书。李建及传》:「建及少遇祸乱,久从战阵,矢石所中,肌无完肤。」也作「体无完肤」、「身无完肤」。
《国语辞典》:颅盖内出血(颅盖内出血)  拼音:lú gài nèi chū xiě
因头部受伤而脑内出血。淤积的血块压迫中枢神经,通常会有智能或意识障碍、四肢麻痹等症状。
《国语辞典》:简易包扎法(简易包扎法)  拼音:jiǎn yì bāo zā fǎ
意外受伤时的急救方法。分为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两类。其主要目的在固定敷料、保护伤口、帮助止血和支托受伤部位。
《国语辞典》:好了疮口忘了痛(好了疮口忘了痛)  拼音:hǎo le chuāng kǒu wàng le tòng
(谚语)伤口好了也就忘了受伤时的痛苦。比喻境遇好转了,就忘了过去的艰难困苦或失败的教训。如:「人家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而你却是『好了疮口忘了痛』,全然不记取失败的教训。」
《国语辞典》:运动伤害(运动伤害)  拼音:yùn dòng shāng hài
不当的肌肉活动所造成的生理机能受伤。如肌肉拉伤、腰部扭伤。
《国语辞典》:摔伤(摔伤)  拼音:shuāi shāng
跌倒受伤。如:「他从马背上跌下来而摔伤了。」
分类:跌倒受伤
《国语辞典》:撞伤(撞伤)  拼音:zhuàng shāng
1.因撞击而受伤。如:「对不起,我有没有撞伤你?」
2.挨撞所造成的创伤。如:「胸部撞伤」、「腹部撞伤」。
《国语辞典》:砸伤(砸伤)  拼音:zá shāng
被重物击中或压到而受伤。如:「他被掉落的石头给砸伤了。」《红楼梦》第九九回:「是张三之死实由薛蟠以酒碗砸伤深重致死,自应以薛蟠拟抵。」
《国语辞典》:拉伤(拉伤)  拼音:lā shāng
运动时,因用力不当而使肌肉受伤。如:「他因手肘肌腱拉伤,今天无法上场投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