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受敌(受敵)
受攻击。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善者,敌人军□人众,能使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而不相知也。”周书·李迁哲传:“ 迁哲 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如:腹背受敌。
分類:受敌攻击
《國語辭典》:四面受敌(四面受敵)  拼音:sì miàn shòu dí
各方面都受到威胁或攻击。《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徐州四面受敌,操必力攻,我当先思退步。」
《国语辞典》:首尾受敌(首尾受敌)  拼音:shǒu wěi shòu dí
前后都受到敌人攻击。《周书。卷一。文帝纪上》:「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彼水陆路绝,首尾受敌,吴君臣之命,皆丧于吾手矣。」
《国语辞典》:表里受敌(表里受敌)  拼音:biǎo lǐ shòu dí
内外皆受到敌人的攻击威胁。《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诸葛诞》:「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周书。卷一九。列传。杨忠》:「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
《国语辞典》:八方受敌(八方受敌)  拼音:bā fāng shòu dí
各方面都受到威胁、攻击。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危险。如:「如今这局面岂只是腹背受困,简直是八方受敌!」也作「八面受敌」。
《國語辭典》:腹背受敌(腹背受敵)  拼音:fù bèi shòu dí
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魏书。卷四二。郦范传》:「腹背受敌,进退无途。」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状〉:「进有腹背受敌之虞,退有首尾难救之患。」
《國語辭典》:八面受敌(八面受敵)  拼音:bā miàn shòu dí
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危险。如:「你平常处处得罪人,如今八面受敌,看你如何自处?」也作「八方受敌」。
《漢語大詞典》:背腹受敌(背腹受敵)
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 淮 兵断 正阳 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 朮虎 高琪 向南方‘扩地’的图谋难以实现,反而使 金 朝背腹受敌,兵力分散。”
《國語辭典》:受降  拼音:shòu xiáng
1.接受敌军的投降。《后汉书。卷二二。朱祐传》:「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唐。杜甫〈与严二归奉礼别〉诗:「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频。」
2.投降。《水浒传》第七九回:「泼贼,你走那里去!快下马来受降,饶你命!」
《國語辭典》:受降城  拼音:shòu xiáng chéng
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的城。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则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
《國語辭典》:受降城  拼音:shòu xiáng chéng
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的城。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则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
《漢語大詞典》:寇难(寇難)
谓由内乱外患所造成的灾难。亦指蒙受敌人侵犯之难。荀子·天论:“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昔 献帝 东迁,逼以寇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今 瀛 地震之所摧败,与 郑 之火灾, 卫 之寇难无异。”
《漢語大詞典》:距国(距國)
介于大国之间两面受敌的国家。管子·国蓄:“前有千乘之国,而后有万乘之国,谓之距国。”
《國語辭典》:掩蔽部  拼音:yǎn bì bù
使人员、物资免于敌方炮火伤害的掩蔽工事,一般构筑在地下。
《国语辞典》: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德俄互不侵犯条约)  拼音:dé 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二次大战初希特勒在发动侵略欧洲行动前为避免两面受敌,西元一九三九年八月,在莫斯科签订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并订有秘密瓜分波兰的协定,而此即第二世界大战爆发的信号。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德俄战争爆发后废止。
《國語辭典》:卖阵(賣陣)  拼音:mài zhèn
受敌方收买而于战场上故意战败。后引为受贿而暗递消息。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某奉圣人的命,为你卖阵受财,私自还家,著我来取你首级哩。」《三国演义》第三六回:「汝未出军时已慢吾军心,今又卖阵,罪当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