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衔训(銜訓)
承受教诲。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 弘 正衔训事嗣,朝夕不怠。”
《國語辭典》:就教  拼音:jiù jiào
前往他人处受学。唐。李庾 两都赋:「左立太学,前惇广文,膳丰中厨,就教九年,稽以博士,总之成均。」《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一手好手艺,又会写作,又会刺绣,那些大户女眷,也有请他家里来教的,也有到他庵里就教的。」
《漢語大詞典》:集泮
(1).比喻受教化。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孔颖达 疏:“彼飞鴞恶声之鸟,今来集止於我泮水之林,食我泮宫之桑黮,归我好善之美音……喻不善之人感恩惠而从化。”南齐书·刘瓛传:“既於闻道集泮不殊,而幸无职司拘碍,可得奉温凊,展私计,志在此尔。”
(2).入学宫学习。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浮签》引 清 张井 诗:“十龄集泮何劳羡,不朽勋犹纪太常。”
《漢語大詞典》:悦劝(悦勸)
乐于接受教化。晋书·愍帝纪论:“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故民咏维新,四海悦劝矣。” 唐 元稹 《授乌重胤山南西道节度使制》:“自经理海邦,训齐戎旅,灾荒之后,安阜为难,政以和均,人斯悦劝。”
《漢語大詞典》:聆教
听受教益。常用于书札。 清 颜光敏 辑《颜氏家藏尺牍·郝惟讷》:“曩获朝夕聆教,幸寡愆尤。”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漢語大詞典》:化顺(化順)
(1).谓受教化而顺从。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荀子·正论:“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曷为 楚 越 独不受制也。”
(2). 宋 时 王均 的年号(公元1000年)。
《漢語大詞典》:化缉(化緝)
亦作“ 化辑 ”。 谓受教化而和睦相处。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 汉 贾谊 新书·保傅作“作辑”。
《漢語大詞典》:掇醍
得到醍醐灌顶。谓受教而觉悟。 明 吾邱瑞《运甓记·太真借饟》:“分明我堕久迷津,掇醍今朝愿随鞭凳。”
分類:受教觉悟
《國語辭典》:因材施教  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而给予不同的教导。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让资质不同的学生适性发展。」
《國語辭典》:小惩大诫(小懲大誡)  拼音:xiǎo chéng dà jiè
语本《易经。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意谓受到小惩罚,而有大警诫的作用,可免将来再重犯过错。《魏书。卷九七。岛夷桓玄传》:「犹冀玄当洗濯胸腑,小惩大诫,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割据江湘,擅威荆郢。」也作「小惩大戒」。
《国语辞典》:强迫教育(强迫教育)  拼音:qiǎng pò jiào yù
在义务教育阶段,规定学龄儿童必须入学接受教育,如不入学则处罚其父母或监护人。
《国语辞典》:口授心传(口授心传)  拼音:kǒu shòu xīn chuán
授教者亲口传授,而受教者心中领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但拣一二诚笃之人,口授心传。」也作「口传心授」。
《国语辞典》:教育程度  拼音:jiào yù chéng dù
接受教育后所到达的高低程度。
《国语辞典》:限制选举(限制选举)  拼音:xiàn zhì xuǎn jǔ
选民的选举权受教育程度、社会阶层、财产、性别等条件限制的选举,称为「限制选举」。
《国语辞典》:得沾化雨  拼音:dé zhān huà yǔ
身受教化,如被雨滋润一般。《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老师文章山斗,门生辈今日得沾化雨,实为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