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3,分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不思议变
不思议变易死
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不变易性
不变真如
不变随缘
分别变
分段变易
四种变易
四变
三种变易生死
生死变识经
生变
佛类词典(续上)
不共变不思议变
不思议变易死
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不变易性
不变真如
不变随缘
分别变
分段变易
四种变易
四变
三种变易生死
生死变识经
生变
不共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各人不共之业而变现各人不共之境者,如五根是也。(参见:四变)
(术语)以各人不共之业而变现各人不共之境者,如五根是也。(参见:四变)
不思议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之妙理转变而成万法之事相也。(参见:不思议薰)
(术语)真如之妙理转变而成万法之事相也。(参见:不思议薰)
不思议变易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不思议变易生死)
(术语)(参见: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思议变易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生死之一。离三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三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众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粗身,而受细妙无限之身,故云变易,为无漏之定愿力所助,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为大悲意愿所成之身,故亦云意识身。或云无漏身。亦云出过三界身。若依相宗之判,二乘之无学,回心而入大乘,则涅槃之后,直受变易身,有学之圣者,转向大乘,于初地已后亦得受变易身,若菩萨八地已上受变易身,一类智增之菩萨初地已上受变易身。若依性宗之制,则二乘之无学及菩萨之种性已上得随应而受。唯识论八曰:「不思议变易生死,谓诸无漏有分别业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殊胜细异熟果。由悲愿力,改转身命,无定齐限,故名变易。无漏定愿,正所资感,妙用难测,名不思议。」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修道时,因工夫进步的缘故,由前一期的心境,转移到后一期的心境时,前后的感觉,截然不同,回顾前尘,有如死后再生,故亦名为生死,然而实际上只是心的生死,并非身的生死,只算心境的一度变易,而此变易,最为神奇而不可思议,故名不思议变易生死。
(术语)二种生死之一。离三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三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众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粗身,而受细妙无限之身,故云变易,为无漏之定愿力所助,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为大悲意愿所成之身,故亦云意识身。或云无漏身。亦云出过三界身。若依相宗之判,二乘之无学,回心而入大乘,则涅槃之后,直受变易身,有学之圣者,转向大乘,于初地已后亦得受变易身,若菩萨八地已上受变易身,一类智增之菩萨初地已上受变易身。若依性宗之制,则二乘之无学及菩萨之种性已上得随应而受。唯识论八曰:「不思议变易生死,谓诸无漏有分别业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殊胜细异熟果。由悲愿力,改转身命,无定齐限,故名变易。无漏定愿,正所资感,妙用难测,名不思议。」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修道时,因工夫进步的缘故,由前一期的心境,转移到后一期的心境时,前后的感觉,截然不同,回顾前尘,有如死后再生,故亦名为生死,然而实际上只是心的生死,并非身的生死,只算心境的一度变易,而此变易,最为神奇而不可思议,故名不思议变易生死。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十卷,唐菩提流志译。罥索观音之本经轨也。
(经名)三十卷,唐菩提流志译。罥索观音之本经轨也。
不变易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之异名。以真如于一切时不变易故也。
(术语)真如之异名。以真如于一切时不变易故也。
不变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随缘真如之称。真如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故曰不变真如,即本性之真心常住之佛性也。此不变之体,随缘生三界六道之相,谓之随缘真如。权大乘不许真如之缘起,故不立随缘真如之义,实大乘于真如立不变随缘之二义,所以明不变之真如造作有为之万法者。金錍论曰:「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
【佛学常见辞汇】
谓真如的体性,毕竟平等,无有变易。
【三藏法数】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寂静,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术语)对随缘真如之称。真如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故曰不变真如,即本性之真心常住之佛性也。此不变之体,随缘生三界六道之相,谓之随缘真如。权大乘不许真如之缘起,故不立随缘真如之义,实大乘于真如立不变随缘之二义,所以明不变之真如造作有为之万法者。金錍论曰:「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
【佛学常见辞汇】
谓真如的体性,毕竟平等,无有变易。
【三藏法数】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寂静,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不变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随缘不变现象之事也。即虽触所缘而现万有,然其本体不变也。翻译名义集曰:「未了不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
【佛学常见辞汇】
谓虽随缘而现万有,但其本体不变。
(术语)对于随缘不变现象之事也。即虽触所缘而现万有,然其本体不变也。翻译名义集曰:「未了不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
【佛学常见辞汇】
谓虽随缘而现万有,但其本体不变。
分别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识所变之境,有因缘变分别变二种。(参见:二变)
(术语)心识所变之境,有因缘变分别变二种。(参见:二变)
分段变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也。(参见:二种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三界内凡夫的生死轮回流转,有身分形段可见的;变易生死是三界外圣者的生死,已无生死轮回的身分形段,祇是在心念的生生灭灭不停,是精神上的生死。菩萨断除根本无明,才无变易生死。
(术语)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也。(参见:二种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三界内凡夫的生死轮回流转,有身分形段可见的;变易生死是三界外圣者的生死,已无生死轮回的身分形段,祇是在心念的生生灭灭不停,是精神上的生死。菩萨断除根本无明,才无变易生死。
四种变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变易生死中,因果相移易,修一分之因,感一分之果,而生后之三种也。一,变易生死,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之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二,不思议身,菩萨以无漏定力及愿力而身所示现之妙用难测,故名。三,意成身,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随其意愿而成身,故名。四,变化身,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变现其身,故名。见成唯识论八。
【三藏法数】
(出成唯识论)
变易者,因移果易,故名变易。谓修一分之因,即感一分之果,此从变易生死一种中开出后之三种也。
〔一、变易生死〕,谓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变易生死。(漏即漏落生死,今言无漏者,谓菩萨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无漏智。粗惑,即尘沙等惑也。)
〔二、不思议身〕,谓菩萨以无漏定力及以愿力,身所示现,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身。
〔三、意成身〕,谓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随其意愿成身,故名意成身。
〔四、变化身〕,谓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变现其身,故名变化身。
(名数)于变易生死中,因果相移易,修一分之因,感一分之果,而生后之三种也。一,变易生死,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之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二,不思议身,菩萨以无漏定力及愿力而身所示现之妙用难测,故名。三,意成身,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随其意愿而成身,故名。四,变化身,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变现其身,故名。见成唯识论八。
【三藏法数】
(出成唯识论)
变易者,因移果易,故名变易。谓修一分之因,即感一分之果,此从变易生死一种中开出后之三种也。
〔一、变易生死〕,谓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变易生死。(漏即漏落生死,今言无漏者,谓菩萨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无漏智。粗惑,即尘沙等惑也。)
〔二、不思议身〕,谓菩萨以无漏定力及以愿力,身所示现,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身。
〔三、意成身〕,谓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随其意愿成身,故名意成身。
〔四、变化身〕,谓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变现其身,故名变化身。
四变
【佛学大辞典】
(名数)阿赖耶识,以自种子为因缘,变现根尘器界等相,此依共业不共业之所感,有共相不共相二种。共相者,谓多人同感也。如山河等。虽是人人所变各别,然同在一处不相障碍,如众多之灯明,共在一室而不相障碍,一一各别,而处所无异也。不共相,为唯自变而自用者,如内之五根等。瑜伽六十六分别之为四种:一共中共,如山河等自界一切之有情,皆可受用者。二共中不共,如己田宅器物及人等一水四见。三不共中不共,为眼等之胜义根,以唯自识变而自身用之无他之受用也。四不共中共,如五根之扶尘根,他人亦缘之而受用之也。见唯识述记三本。
(名数)阿赖耶识,以自种子为因缘,变现根尘器界等相,此依共业不共业之所感,有共相不共相二种。共相者,谓多人同感也。如山河等。虽是人人所变各别,然同在一处不相障碍,如众多之灯明,共在一室而不相障碍,一一各别,而处所无异也。不共相,为唯自变而自用者,如内之五根等。瑜伽六十六分别之为四种:一共中共,如山河等自界一切之有情,皆可受用者。二共中不共,如己田宅器物及人等一水四见。三不共中不共,为眼等之胜义根,以唯自识变而自身用之无他之受用也。四不共中共,如五根之扶尘根,他人亦缘之而受用之也。见唯识述记三本。
三种变易生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为变易。变易是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大小。三真證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名为变易变,此唯在于大乘。虽有三义,而胜鬘经所明者,以第一为宗。见大乘义章八。
(名数)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为变易。变易是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大小。三真證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名为变易变,此唯在于大乘。虽有三义,而胜鬘经所明者,以第一为宗。见大乘义章八。
生死变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见正经之异名。
(经名)见正经之异名。
生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变之一。亦曰转。如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生熟自果也。
(术语)二变之一。亦曰转。如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生熟自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