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流变三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佛顶首楞严经四曰:「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中略)世间祇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神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神者,以天心而名,天然之内慧也。又神者,阴阳不测之义也,又妙用无方之义也。变为变动之义,又为改常事之义,又为变略之义,以天然之内慧,外示不测无方之变动改异,谓为神通。是五通六通十通中之神境通也。法华文句三之一曰:「神变者,神内也,变外也。神名天心,即是天然内慧。变名变动,即是六瑞外彰。」法华义疏三曰:「神变者,阴阳不测为神,改常之事为变。」法华玄赞二曰:「妙用无方曰神,神通变异曰变。」
佛现十种神变伏迦叶
【佛学大辞典】
(故事)一、毒龙不中。二、龙火不烧。佛入迦叶之窟,有赤龙放火,佛收毒龙使住钵内,而至迦叶所。三、恒水不溺。恒水卒至,迦叶恐佛溺于水,使弟子往见,水不没足,在水上行。四、三方取果。迦叶请住,供养三月,时至请食于佛,佛便往阎浮提取阎浮果,次往东弗婆提取毗梨勒果,次往瞿耶尼取呵梨勒果。五、北取粳粮。佛又往郁单越取自然之粳粮。六、忉利取甘露。佛又往忉利天取甘露。七、知念隐去。迦叶念欲火祠,有诸天贵臣来,瞿昙端正,若人见之,则使我失利,若明日不来,则大幸。佛知已,且往北方取粳粮。往瞿耶尼取乳汁,往阿耨达池食之,暮还石窟中。迦叶问昨何不来?佛言我知汝心,故不来,具说前事。八、知念现来。又因四天王来闻法,夜有光明。明日问佛,佛具说。次帝释梵王来亦尔。迦叶问:能使我祖父来听法否?佛便念之使来。九、火不燃火不灭。迦叶欲作火祠,火不燃。迦叶问佛,佛言欲得燃耶?火便燃。又欲灭而不灭。如前问佛,便灭。十、斧不举不下。又欲作火祠,五百弟子欲破薪,举斧不得下。迦叶问佛,佛言欲得下耶?即下。下而又不举,如前请佛便举。见法华文句一之二。
神变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神足月。(参见:神足月)
神足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神变月,正五九三长斋月之异名也。此月,诸天以神足巡行四天下,故曰神足月或神变月。杂阿含经四十曰:「于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同四十一曰:「汝等诸瞿昙于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功德不。」智度论十三曰:「六日神足月,受持清净戒。」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曰:「修此法者,当于十方一切诸佛神通月修,所谓正月五月九月白月一日至十五日。」(参见:三长斋月)
神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之略名。即大日经也。
神变轮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轮之一。
神变示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示导之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悯彼地狱之苦,故现神通之力,灭除汤火刀剑种种苦具,令诸众生藉此神变,从地狱出,生天人中,受诸快乐,是为神变示导。
神变加持
【佛学大辞典】
(修法)依此神变之加持力,众生得蒙益也。言以佛之神变加持法也。大日经疏一曰:「神变加持者,旧译或云神力所持,或云佛所护念。(中略)尔时世尊往昔大悲愿故而作是念: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于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为一切众生示种种诸趣所喜见身,说种种性欲所宜闻法,随种种心行开观照门。」
能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论说万法为识之所变而谓八识为能变。此有三种,(参见:三能变)
能变无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记之一。(参见:四无记)
【三藏法数】
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袈裟变白
【佛学大辞典】
(杂语)摩耶经下曰:「千三百岁已,袈裟变白,不受染色。」末世法灭之相,沙门之袈裟与在家之白衣同。
寂照神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之略名。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佛在灵山,海众骈集,贤护菩萨问法。佛答以寂照神变三摩地,使菩萨于一切诸法皆得圆满。
第二能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末那识之异名。分八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馀之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而谓之能变。唯识论四曰:「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
【佛学常见辞汇】
末那识的别名。把八识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其馀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叫做能变。
第三能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眼等六识之异名。识者变现境故谓之为能变。唯识论谓其能变之识有八种,此分三段,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第六意识乃至第一眼识合为第三能变,解释详之。眼等之六识其性类相大,故合之。唯识论五曰:「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云云明之。
【佛学常见辞汇】
眼等六识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