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净土变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变者动也,图画不动,而画极乐种种之动相,故云变相。或曰变者变现之义,图净土种种之相而令变现,故名变相。乐邦文类曰:「李翰林白。金银泥画净土变相赞曰:图金创端,绘银设像。八法功德,波动青莲之池。七宝香华,光映黄金之地。清风所拂,如生五音。百千妙乐,咸说动作。」
唯识所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万有总由阿赖耶识所变出之意。(参见:赖耶缘起)
【佛学常见辞汇】
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变现。
教诫神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神变之一。如来教诫诸众生妙用变化不可测也。见宝积经八十六、三藏法数八。
【三藏法数】
教即教诲,诫即警诫。谓如来教诸弟子,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应信,是不应信;是应亲近,是不应亲近;是法杂染,是法清净;行如是道得声闻乘,行如是道得缘觉乘,行如是道成就大乘,现诸神变,而为教诫,是名教诫神变。
善见变化文殊问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之略名。
净名大士变庵罗园为讲堂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说法在庵罗树园,净名大士(维摩译名)将从方丈之病室与文殊共诣此处,先以彼神力变此庵罗树园为净土之大讲堂状也。维摩经菩萨行品曰:「尔时,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为金色。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瑞应?。(中略)佛告阿难:是维摩诘,文殊师利,与诸大众,恭敬围绕,发意欲来,故先为此瑞应。」
菩萨神通变化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之略名。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与大萨遮尼乾授记经同本。但缺王论品。
当来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有二部:一为佛说当来变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一为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一卷,失译。皆说当来恶法强盛,佛法变坏者。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西晋安法钦译。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之异译。经中说如来现十方之身而施化,故名道神足无极变化。
说法神变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三种神变之一。(参见:神变)附录。
【三藏法数】
谓如来无碍大智,知诸众生善恶业因及善恶果报,或以声闻、缘觉之法及以大乘之法而得解脱,如是知已,则现一切神变而为说法,是名说法神变。
乐变化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梵名须涅蜜陀。旧译化自乐天,或化乐天。新译乐变化天,或妙变化天。欲界六天中第五重之天也。自以通力自在变作妙乐而娱乐,故名。智度论九曰:「化自乐者,自化五尘而自娱乐,故言化自乐。」佛地论五曰:「乐变化天,乐自变化,作诸乐具以自娱乐。」俱舍颂疏世品一曰:「乐变化天,于五欲境自变化故。」可洪音义一曰:「妙变化天,乐变化天王也。大智度论云:须涅蜜陀,秦言化乐天,唐言乐变化天。」然玄应师有别释。玄应音义二十三曰:「乐变化天,五孝切。但此天虽有宝女,于变化者心多爱著,于男亦尔,故以名焉。旧言化乐天,音洛,失之久矣。」即爱乐变化男女之意。
【佛学常见辞汇】
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名。
缘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生变而言。谓诸八识之自体分,变现见相二分,从其见分而缘相分也。见唯识述记五。
随缘不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随缘动作之不变之意,真如者,其体虽为不变,然触缘则生起万有,故曰随缘不变。(参见:随缘真如)。
【佛学常见辞汇】
虽随千差万别的机缘,但本体不变。
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阿质达霰译。为秽迹金刚之印法。载符四十六,以灭种种之苦难。而以急急如律令为咒语,不说馀咒。符似抱朴子中入山之符。是明为伪经也。
转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缘生之法,于相绩中前后异其相者。四相中之异相也。俱舍论四曰:「何名转变?谓相续中前后异性。」
【俗语佛源】
转是生起、产生的意思。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说:「转是起义。」变是改变,变化的意思。转变就是产生变化,今指由一种情况变化为另一种情况。如说:他经过努力,转变为一名三好学生。转变一词源于佛教。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各种条件)」而产生的,空无自性,变化无常。事物不断地前生后灭的「异相」,谓之转变。如《俱舍论》卷四所说:「何名转变?谓相续中前后异性。」此外,唐代说唱通俗佛经变文等的一种艺术,也称「转变」。「转」是说唱的意思,「变」是奇异的意思。转变就是说唱奇异故事的通俗艺术。(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