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4,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3  124  125  12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补唇先生
丹唇外朗
齿垣
蹙口出声
呐然不出
矢口成言
茹吐柔刚
口唇开㡁
佛类词典
下口食

口力外道
口力论师
口四
口印
口安乐行
《分类字锦》:补唇先生(补唇先生)
唐诗纪事:方干为人唇缺,连应十馀举,遂归镜湖。后遇医补唇,年已老矣,人号曰补唇先生。
分类:
《分类字锦》:丹唇外朗(丹唇外朗)
曹植 洛神赋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分类:
《分类字锦》:齿垣(齿垣)
春秋元命苞:唇者齿之垣。
分类:
《分类字锦》:蹙口出声(蹙口出声)
诗:其啸也歌。郑笺:啸,蹙口而出声。
分类:
《分类字锦》:呐然不出
礼记》:赵文子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
分类:
《分类字锦》:矢口成言
《法言》: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
分类:
《分类字锦》:茹吐柔刚(茹吐柔刚)
》:诗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惟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郑笺:柔,犹濡毳也。刚,坚彊也。刚柔之在口,或茹之,或吐之,喻人之于敌强弱。
分类:
《分类字锦》:口唇开㡁(口唇开㡁)
《摭言》:方干姿态山野,且更免缺,然性好凌侮人。有龙丘李主簿者,偶于知闻处见干,而与之传杯酌。龙丘目有翳子,改令以讥之曰:干改令诸人象令主措大吃酒点盐,军将吃酒点酱,只见门外着篱,未见眼中安障。龙丘答曰:措大吃酒点盐,下人吃酒点鲊,只见半臂着襕,未见口唇开㡁。一座大笑。
分类:
下口食
【佛学大辞典】
(饮食)四种邪命食之一。谓比丘种植田园和合汤药等,以求衣食也。对于仰口食而语。见智度论三,三藏法数十九。
【三藏法数】
谓种植田园,合和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下口食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说之处。大乘义章七曰:「起说之门,说之为口。」
口力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一宗之一。以口譬太虚。谓万物本为由一虚而生者。中论疏三本曰:「口力外道,计太虚能生四大,四大能生药草,药草能生众生,此从无生也。」(参见:口力论师)。
口力论师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印度之外道,以虚空为万物之真因者。或作因力论师,恐是写误。外道小乘,涅槃论曰:「外道口力论师说,虚空是万物之因,最初生虚空,虚空生风,风生火,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地生种种药草,种种药草生五谷生命,是故我论中说命是食,后时还没虚空,名涅槃。」是也。至于口力之义,古来不见其说。或谓虚空生风,比诸口内发呼气,故立此称,此说似迂远。恐以此外道计生命即为食,藉所谓口之力而活,故得其名耳。又见华严玄谈八等。
口四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十恶中属于口业之四业。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在十恶中属于口所作的四种业,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口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不动尊十四印之一。(参见:不动尊)
口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安乐行)
【三藏法数】
谓口应远离四种语:一、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二、不轻慢,谓不倚大乘而轻蔑小乘也,三、不赞他亦不毁他,四、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心故,是名口安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