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鸣条(鳴條)  拼音:míng tiáo
1.地名。在今山西省安邑县的鸣条冈,为成汤败桀的地方。
2.因风吹而发声的枝条。晋。陆机〈猛虎行〉:「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漢語大詞典》:枉渚
(1).古地名。 枉水 流入 沅水 的小水湾,在今 湖南 常德市 南。《楚辞·九章·涉江》:“朝发 枉渚 兮,夕宿 辰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歷小湾,谓之 枉渚 。”
(2).古地名。又名 琵琶洲 ,在今 甘肃省 两当县 南。因洲渚迂回,人迹罕到,故名。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鵾鷄号 枉渚 ,日色傍阡陌。”
(3).弯曲之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中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 唐 欧阳詹 《陪太原郑行军登汾上阁》诗:“城槐临枉渚,巷市接飞梁。”
《漢語大詞典》:柯亭
(1).古地名。又名 高迁亭 。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以产良竹著名。 晋 伏滔 《〈长笛赋〉序》:“初, 邕 ( 蔡邕 )避难 江 南,宿于 柯亭 。 柯亭 之观,以竹为椽。 邕 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絶。歷代传之,以至于今。” 唐 牟融 《题竹》诗:“ 柯亭 丁相遇,惊听奏钧天。” 明 刘基 《横碧楼记》:“予又闻 柯亭 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清 赵翼 《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百年人物出 柯亭 ,故事犹传旧典型。”
(2).见“ 柯亭笛 ”。
《漢語大詞典》:柯亭笛
传为 汉 蔡邕 用 柯亭 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晋书·桓伊传:“﹝ 桓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 江 左第一。有 蔡邕 柯亭 笛,常自吹之。”亦省作“ 柯笛 ”、“ 柯亭 ”。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兰亭 旧趾虽曾见, 柯 笛遗音更不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温庭筠:“﹝ 温庭筠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清 纳兰性德 《水龙吟·题文姬图》词:“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嚮絶,四絃才断,恶风吹去。”
《漢語大詞典》:瓜州
(1).古地名。即今 甘肃省 敦煌市 。左传·襄公十四年:“昔 秦 人迫逐乃祖 吾离 于 瓜州 。”一说,在今 秦岭 南北两坡。参阅 顾颉刚 《史林杂识·瓜州》
(2).古州名。(1) 北魏 孝明帝 置,治所 敦煌 (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2) 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 晋昌 (今 甘肃省 安西县 东南)。
(3).见“ 瓜洲 ”。
《國語辭典》:瓜洲  拼音:guā zhōu
乡镇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南,长江北岸,当运河口,与镇江斜对面。地形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漢語大詞典》:椒涂(椒塗)
(1).用椒泥涂饰的道路。取芳香之意。《文选·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吕向 注:“椒涂,以椒泥饰道也。” 晋 张协 《七命》:“遡蕙风於衡薄,眷椒涂於瑶坛。”
(2).皇后居住的宫室。因用椒和泥涂壁,故名。《文选·颜延之〈宋之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兰殿长阴,椒涂弛卫,呜呼哀哉!” 吕向 注:“兰殿、椒涂,后妃所居也……椒涂,以椒涂室也。”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痛椒涂之先廓,哀 长信 之莫临。” 宋 陆游 《贺皇帝表》:“寳运绍开,椒涂首建。”
(3).指后妃。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 武后 夺嫡之谋也,振喉絶襁褓之儿,葅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 清 赵翼 《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深谷高陵何代无,徽声终自冠椒涂。”
(4).古地名。《文选·扬雄〈解嘲〉》:“今大 汉 左 东海 ,右 渠搜 ,前 番禺 ,后 椒涂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渔阳 之北界。”一本作“陶涂”。
《漢語大詞典》:陆浑(陸渾)
古地名。也称 瓜州 ,原指今 甘肃 敦煌 一带。 春秋 时 秦 晋 二国使居于其地之“ 允 姓之 戎 ”迁居 伊川 ,以 陆浑 名之。 汉 置县。 五代 废。故城在今 河南省 嵩县 东北。史记·匈奴列传:“於是戎狄或居於 陆浑 ,东至於 卫 ,侵盗暴虐中国。”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一为‘陆邑’。” 司马贞 索隐:“《春秋左氏》:‘ 秦 晋 迁 陆浑 之 戎 于 伊川 。’ 杜预 以为‘ 允 姓之 戎 居 陆浑 ,在 秦 晋 之间,二国诱而徙之 伊川 ,遂从 戎 号,今 陆浑县 ’是也。”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 陆浑 桃花间,有汤沸如烝。”
《國語辭典》:令狐  拼音:lìng hú
1.地名。春秋时晋地,故城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
2.复姓。春秋时晋之魏颗封于令狐,后世因以为姓。如令狐楚、令狐绹。
《國語辭典》:棘门(棘門)  拼音:jí mén
旧时在帝王住宿处门口插戟守卫,称为「棘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为帷宫设旌门。」后用于指宫门。《战国策。楚策四》:「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门之内。」
《漢語大詞典》:棘门军(棘門軍)
汉书·周亚夫传载: 汉文帝 时, 匈奴 入侵。以 刘礼 屯兵 霸上 , 徐厉 屯兵 棘门 , 周亚夫 屯兵 细柳 ,以备胡。 文帝 亲自劳军,到 霸上 、 棘门 军,皆直驰而入;到 细柳 军, 周亚夫 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 文帝 感慨地称赞 周亚夫 :“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 、 棘门 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归覲屡经 槐里 月,出师常笑 棘门 军。” 唐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戏答》诗:“説剑常宗 漆园 吏,戒严应笑 棘门 军。”
《漢語大詞典》:督亢
(1).古地名。 战国 燕 的膏腴之地。今 河北省 涿州市 东南有 督亢陂 ,其附近 定兴 、 新城 、 固安 诸县一带平衍之区, 皆 燕之 督亢 地。史记·燕召公世家:“ 太子丹 阴养壮士二十人,使 荆軻 献 督亢 地图於 秦 ,因袭刺 秦王 。” 清 阎尔梅 《燕赵杂吟》:“上古膏腴环 督亢 , 中山 意气感壶餐。” 清 顾大申 《始发良乡》诗:“地随 督亢 依山尽,河控 桑乾 入塞来。”
(2).泛指膏腴之地。亦借指高地或山脉。 清 钱谦益 《直隶顺德府平乡县仇梦台授文林郎制》:“尔其更列状以上,化沮洳为督亢,此吾之所急也。” 清 曹寅 《送桐祈南归》诗之二:“雨收督亢天全緑,恰是诗人策马时。” 章炳麟 《文例杂论》:“后世破碎,犬牙相错,然土宜民俗,以川原督亢为经界,终莫能变古也。”
《漢語大詞典》:房陵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房县 境内。 秦始皇 曾徙 嫪毐 舍人四千余家及 吕不韦 、 赵王 迁 于此; 西汉 诸侯王有罪亦多徙于此; 唐 武则天 徙 中宗 于此; 宋太祖 徙 周恭帝 、 宋太宗 徙 秦王 廷美 于此。《淮南子·泰族训》:“ 赵王迁 流於 房陵 ,思故乡,作为山水之謳,闻者莫不殞涕。”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五·郧阳府》
《漢語大詞典》:石枕
(1).石制的枕头。西京杂记卷六:“復入一户,亦石扉,开钥得石牀方七尺……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 唐 方干 《寄石湓清越上人》诗:“寺处唯高僻,云生石枕前。” 宋 蔡确 《夏日登车盖亭》诗:“纸屏石枕竹方牀,手倦抛书午梦长。”
(2).古地名。国语·齐语:“乘桴济 河 ,至于 石枕 。” 韦昭 注:“ 石枕 , 晋 地名。”
《國語辭典》:沙丘  拼音:shā qiū
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地形,有时呈孤丘状,有时可延展如丘陵,最常见于沙漠、海岸或河边等多沙源的地方。
《國語辭典》:朱提  拼音:zhū shí
1.山名。在云南省昭通县境。以出产白银闻名。
2.银子。以朱提山盛产白银而得名。《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谊高矜厄且怜贫,三百朱提贱似尘。」清。宣鼎《麻疯女邱丽玉》:「容即代筹朱提五百金,作为旅费。」
《國語辭典》:朱提  拼音:shú shí
地名。汉朝时置县,故城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山区盛产银。
《漢語大詞典》:朱提银(朱提銀)
古代的一种优质白银。因产于今 云南 昭通县 境内之 朱提山 ,故称。汉书·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
《漢語大詞典》:曲逆
(1).古地名。 秦 置,因 曲逆水 得名。故城在今 河北省 完县 东南。 汉高祖 过 曲逆 封 陈平 为 曲逆侯 。因以 曲逆 指 陈平 。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曲逆 宏达,好谋能深。” 清 钮琇 觚賸·雪遘:“僕系出 延陵 ,心仪 曲逆 。”
(2). 夏桀 的嬖臣。管子·轻重甲:“ 女华 者, 桀 之所爱也, 汤 事之以千金; 曲逆 者, 桀 之所善也; 汤 事之以千金。”
《漢語大詞典》:青唐
(1).即 青堂羌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 西羌 唃氏 久盗有古 凉州 地,号 青唐 ,传子 董毡 死。其子弱,羣下争强,遂大患边。一曰 人多零丁 ,一曰 青宜结鬼章 ……擒 鬼章 之功,盖多得一时名臣文士歌咏,因大流播,然世独不知斩 人多零丁 ,此 青唐 所以亡也。”参见“ 青堂 ”。
(2).古地名。即今 青海省 西宁市 。参阅宋史·地理志三
《漢語大詞典》:青堂
(1).见“ 青棠 ”。
(2).即 青堂羌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瞎氊 死, 青堂 首领 瞎药鸡罗 及 胡 僧 鹿尊 共立之,移居 滔山 。”参见“ 青堂羌 ”。
(3).指用青砖砌的高大的房屋。 杨朔 《雪花飘飘》:“ 齐 家有两套院子:一套青堂瓦舍,是正院;还有一个跨院,里面有羊圈、牲口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