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观光事业(观光事业)  拼音:guān guāng shì yè
规划一国的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等,并配合完善的交通、餐馆、旅馆等设施,以服务为主的事业。也称为「无烟囱工业」。
《国语辞典》:访古寻幽(访古寻幽)  拼音:fǎng gǔ xún yōu
探访幽深古迹。如:「对文人雅士而言,访古寻幽是人生一大乐事。」
《国语辞典》: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  拼音:shī shēn rén miàn xiàng
埃及著名的古迹,仰首蹲坐于金字塔旁。代表著有聪明如人的智慧和勇猛如狮的威势,其头部乃根据海夫拉王的脸塑造而成。
《国语辞典》:十三行遗址(十三行遗址)  拼音:shí sān háng yí zhǐ
位于新北市淡水河口南岸,观音山前缘之河口平原上的古迹遗址。原为台湾原住民平埔族祖先凯达噶兰族,在一千五百至二千年前的活动空间。因该处旧有清代十三洋行设立的行口,故称为「十三行遗址」。民国四十六年,始由台湾大学林朝棨教授发现。历经考古学家的挖掘与研究,證明当时已将铁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中,「炼铁作坊」的出土,为现存台湾史前先民冶铁技术的唯一證据。
《国语辞典》:鹿港龙山寺(鹿港龙山寺)  拼音:lù gǎng lóng shān sì
台湾中部有名的古迹。是开台最早的佛寺。位于彰化县鹿港镇。创建年代约于清乾隆四十一年(西元1776)。建材全由泉州运来,格式亦仿泉州开元寺,规模宏伟,气象古朴、庄严,为台湾古刹之首。供奉的主神是观世音菩萨,为铜铸的金身。本寺因深具泉州建筑艺术价值,受建筑及美术界的重视,现列为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无烟囱工业(无烟囱工业)  拼音:wú yān cōng gōng yè
规划一国的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等,并配合完善的交通、餐馆、旅馆等设施,以服务为主的事业。也称为「观光事业」。
《国语辞典》:北港妈祖庙(北港妈祖庙)  拼音:běi gǎng mā zǔ miào
云林县的朝天宫,供奉妈祖。为台闽地区的第二级古迹。初建于雍正八年,乾隆十六年重修,经不断扩充,方具今日规模。和大甲镇澜宫同是台湾最重要的妈祖寺庙,并为妈祖信仰中心。也称为「妈祖庙」、「天后宫」。
《国语辞典》:凤山县旧城(凤山县旧城)  拼音:fèng shān xiàn jiù chéng
高雄市古迹,位于左营区。创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西元1722)。原为土城,共有四门,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曾在城上安置大炮。但经五十一年林爽文事件后,凤山的行政中心移至陂头街(今凤山市),原有土城被称为「旧城」。嘉庆年间曾将行政中心迁回,道光年间又把土城改建为石城,但因当时知县病死,被视为不吉,旧城又被废弃,从此年久失修。目前仅残留东(凤仪门)、北(拱辰门)、南(启文门)三城门及部分墙垣,西门则已倾圮。属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邱良功母节孝坊(邱良功母节孝坊)  拼音:qiū liáng gōng mǔ jié xiào fāng
台闽地区一级古迹。位于金门后埔街上。创建于清嘉庆年间。为表扬振威将军邱志仁妻许氏含辛茹苦抚养子嗣,洁身守寡二十多年的贞德而建。由许氏的儿子,当时官拜浙江提督的邱良功上奏朝廷,请准旌表建坊,因而此坊上端正中镶有石雕圣旨匾。此坊高约十一公尺,石材极佳,造形、雕刻精巧卓越。
《国语辞典》:王得禄墓(王得禄墓)  拼音:wáng dé lù mù
位于嘉义县新港乡安和村番婆附近田园中的古迹。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西元1884),为清朝王得禄的墓园。王得禄是清朝治台二百一十二年中,官位最高的台湾人,祖籍江西,出生在嘉义县太保乡,乾隆年间,曾招募士兵助总兵柴大纪平定林爽文之变,收复当时称诸罗的嘉义。嘉庆年间又平定海盗蔡牵之乱,道光十六年又敉平当地的民乱,清廷于是将他晋升为太子少保,此地后遂因名为「太保」,得禄死后归葬于此。墓园占地很广,墓前有许多用青石雕成的石人、石兽,是台湾地区气派最雄伟的古墓。现属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彰化孔庙(彰化孔庙)  拼音:zhāng huà kǒng miào
台湾有名的古迹。位于彰化市礼门路六号。创建于清雍正四年(西元1726年),是当时台湾最完整的学府。主殿为大成殿,内有清雍正、乾隆等皇帝所题的匾额。庙内原有的礼门、义路、泮池、万仞宫墙皆毁于日治时代,其他地方亦多所残败,后经彰县政府聘请专家,斥资修整,方见原有规模。现属台闽地区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知性之旅  拼音:zhī xìng zhī lǚ
指富于知性及教育性的旅游方式。如赏鸟、考察地质、欣赏古迹、建筑、风土人情等。这类旅游方式通常会有专业人员随行作解说,以使参加成员有更多收穫。如:「随著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领域知识的普及,知性之旅已逐渐取代以往走马看花的旅游方式。」
《国语辞典》:亿载金城(亿载金城)  拼音:yì zǎi jīn chéng
台湾一级古迹。位于台南市南塭十六号。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清同治十二年,日本以同治十年琉球渔民遭牡丹社原住民族杀害为藉口,大举出兵台湾,清廷派沈葆桢交涉,事件后沈氏奏请于安平区筑炮台以巩固海防,费时二年完工。城门外书亿载金城,城门内书万流砥柱。炮台为方形区域,四角落凸出,供设大炮。中间空地为兵士操练场,城外围有护城河。工事十分坚固,是当年台海重要屏障。
《国语辞典》:赤崁楼(赤崁楼)  拼音:chì kǎn lóu
位于台南市民族路的古迹。创建于明永历七年(西元1653)。此楼原为荷兰人所建,本称为「普鲁民遮城」,是荷兰人商业及行政中心。明永历十五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后,便设府署于此城。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朱一贵之役,楼门曾被破坏,后亦迭遭灾祸,致使屋宇倾毁,然城墙却依然坚固如昔。光绪十二年在此楼中央建文昌阁,西南隅建海神庙。今道路入口处,存有一对石狮,城楼下方有一排碑林,由九只赑屃驼著,碑文为乾隆皇帝亲撰,石碑四周有龙纹浮雕,甚为别致。楼本身建筑亦精巧可观。现属台闽地区一级古迹。也作「赤嵌楼」。
《国语辞典》:集集镇(集集镇)  拼音:jí jí zhèn
乡镇名。位于南投县。镇内古迹颇多,有明新书院、吴光亮营遗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