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盖然论
一种主张确定性是不可能的(特别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中)而概然性就是支配信仰和行动的理论
一种理论,认为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由于对所包括的原则的明确知觉或由于感觉有合适的可靠的权威的支持,因而被看作具有可靠的概然性的任何过程都是可能发生的;特指这样一种理论,它主张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任何具有可靠概然性的过程都可能发生,即使当一个相反的过程是或者似乎是具有更大的概然性时仍然是这样
一种理论,它主张在道德问题中不可能有确实性,因此只有遵循盖然性较大的道路
《國語辭典》:耳闻不如目见(耳聞不如目見)  拼音: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七。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后指听人传闻,不如亲眼一见来的确实。《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但是一件,耳闻不如目见,耳闻是假,目见始真。」也作「耳闻不如眼见」。
分類:不如可靠
《漢語大詞典》:额定值
制造厂家为使电机、电器或机械设备能可靠而又充分发挥性能的运行所作出的规定数值。如额定电压、额定功率、额定转矩、额定容量等。使用中一般不得超过额定值。
《漢語大詞典》:红色保险箱
比喻能确保人永远不变坏的可靠环境
曾自称进了红色保险箱的原上海无线电四厂十一车间主任胡荣康,日前被押上了被告席
《漢語大詞典》:傍实(傍實)
犹可靠,实在。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程寀 ﹞大加欣羡道:‘倖不可屡侥,今既有了本钱,该图些傍实的利息,不可造次了。’”
《國語辭典》:保释(保釋)  拼音:bǎo shì
刑事未决的嫌疑犯,提出相当保證,由法院暂时释放之,称为「保释」。
《國語辭典》:颠扑不破(顛撲不破)  拼音:diān pū bù pò
无论怎么敲打,也不会损坏。比喻理论真确,不能改易。《朱子语类。卷五。性情心意等名义》:「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颠扑不破!」《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自然顺了他的口风帮上几句,又著实恭维黄詹事的话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也作「颠簸不破」、「颠扑不碎」。
《國語辭典》:千闻不如一见(千聞不如一見)  拼音:qiān wén bù rú yī jiàn
多听人言,不如亲身看一眼来得确切、真实。《陈书。卷三一。萧摩诃传》:「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也作「百闻不如一见」。
《漢語大詞典》:十成九稳(十成九穩)
谓相当稳妥可靠。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则道嫁良人十成九稳,今日个越不见末尾三稍。”
分類:稳妥可靠
《漢語大詞典》:碻据(碻據)
真实可靠的证据。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海山记》中 隋煬帝 《望江南》八闋,或云 柯古 所託,亦无碻据。”参见“ 确据 ”。
《漢語大詞典》:确据(確據)
真实可靠的证据。《好逑传》第九回:“侄女既要讨没趣到底,我便去访个确据来,看侄女再有何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起赃》:“夫强盗,必须以贜为确据。” 邹鲁 《中国同盟会》:“凡反正之官,必将其官印文书,及具有永远降伏誓表,送到军队之前,始为反正之确据。”
《漢語大詞典》:碻凿(碻鑿)
真实;确实可靠。 鲁迅 《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引 佩蘅 《孔诞祝圣言感》:“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由近及远,由内及外,皆有轨道之可循,天不变道亦不变,自有碻凿之理由也。”参见“ 确凿 ”。
《國語辭典》:确凿(確鑿)  拼音:què zuò
真实、确定,不容怀疑。如:「言之确凿」、「證据确凿」。
《国语辞典》:靠得住  拼音:kào de zhù
可靠、可信。《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制台答应这桩事,托了人谅没有做不到的,底下一切事情现成。这句话靠得住靠不住呢?」
分类:可靠可信
《漢語大詞典》:金城千里
谓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始皇 之心,自以为 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四塞以为固,金城千里。”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虽復舳艫沸海,旌旗触天,铁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为敌人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