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晏仕翘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晏仕翘(1536年—1579年),字应望,号惺台,江西临江府清江县民籍新喻县人。江西乡试第四十二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进士。吏部观政,本年六月授松江府推官,丁忧。隆庆三年(1569年)复除徽州府,五年升刑部主事,万历二年(1574年)改山西道监察御史,三年差巡盐长芦,四年差巡按福建,本年升彰德知府,五年改绍兴府,六年降滁州判官,七年升太仓州知州,未任卒。
钱拱宸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钱拱宸(1536年—?),字恭卿,号弦台,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民籍。原名钱锬,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举甲子科浙江乡试第二十七名。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六十七名,三甲第三百二十二名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官江西广信府知府,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升福建按察司副使,改贵州副使,二十一年九月升福建右参政、分守建南。
柯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7—1610 【介绍】: 明广东海澄人,字以拔,号立台。万历八年进士。授南乐令,擢陕西道御史,按湖广,平郧阳兵变,又镇压刘汝国起事。旋督南京学政,后以事谪外,不复出。
维基
柯挺(1537年—1610年),字以拔,号立台,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三都(今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东屿村)人,民籍。万历癸酉解元,万历庚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有政声。隆庆二年(1568年)恩贡入国子监,万历元年(1573年)参加癸酉科顺天府乡试,高中第一名举人。万历八年(1580年)登进士第三甲第四十六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子畏。隆庆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万历初,改御史。因上疏劾张居正,廷杖除名。居正复诬以他事,远戍广西。至浔州暴卒。天启初,追谥毅思。有《精忠堂稿》。
维基
刘台(1538年—1582年7月9日),又字国基,又字子畏,号畏所,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隆庆辛未进士,万历时官监察御史。因弹劾张居正贬官。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江西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七名,二甲第四名进士,授刑部浙江司主事。万历二年,担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后巡按辽东,因错误奏报战功而受牵连。之后担任山东御史。万历四年,他上疏弹劾辅臣张居正:奏疏呈上后,张居正大怒,在朝廷上自我辩护,称:“有命令,巡按不能奏报军功。去年辽东大捷,刘台违反制度妄自上奏,按规矩应降职。我多次请求皇上告诫他,而刘台为此心怀不满。后来傅应祯被逮捕下狱,追问他的党羽。起初不知道刘台与傅应祯为同县且很要好,实际上有所主使。于是刘台自感惊恐,不再顾及到什么,向我泄愤怒。况且刘台是我录取的进士,二百年来没有门生弹劾老师的,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辞职赎罪。”随后张居正伏地痛哭不起。万历帝走下御座用手拉他,再三劝慰。张居正一再声明自己的诺言,不肯答应执掌政事。皇上派司礼太监孙隆拿着他的亲笔诏书宣读,张居正方才起身。于是刘台被逮捕至京师、下诏狱,廷杖一百下后戍边。张居正表面上疏营救,暗地将他除去官籍,降为平民。然而,张居正仍不解恨。刘台巡按辽东时,与巡抚张学颜不合。这时,张学颜任职户部,诬陷刘台接受贿赂,张居正嘱咐御史于应昌去巡按辽东复查一下,而命令王宗载巡抚江西,考察刘台家乡情况。于应昌、王宗载等人顺着张居正之意,将事情修改上报,刘台于是被发配到广西。刘台的父亲刘震龙、弟弟刘国,都受到连坐。刘台到浔州不久,在戍主房里饮酒,返家后即暴卒。同一天,张居正也病卒。第二年,御史江东之为刘台鸣冤,弹劾王宗载、于应昌。万历帝下诏恢复刘台官职,罢王宗载、于应昌的职务,由其他部门考察询问。南京给事中冯景隆上疏指责辽东巡抚周咏与于应昌共同陷害刘台,于应昌既已被罢免,周咏还任蓟辽总督,也应罢免。南京御史孙继先也揭发张学颜陷害刘台之罪。当时张学颜正在得宠,因冯景隆的疏中一并弹劾了李成梁,张学颜替李成梁辩冤。遂又将其一并弹劾。皇上于是贬冯景隆为蓟州判官,孙继先为临清州判官,而对张学颜不加问罪。不久,江西巡抚曹大野、辽东巡抚李松调查后报告王宗载、于应昌结为朋党、陷害忠良。刑部因此以诬告罪处理,奏报将王宗载等人以发配、贬为平民、降低官阶不等处理。朝廷后赠刘台为光禄寺少卿,荫庇一子。天启初年,追谥毅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华仲亨(1539--1599),字起光,号芝台。明无锡人。察子。国子生。选武英殿中书舍人,告疾归。万历十四年(1586)与汪道昆、王世贞等在杭州共举南屏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0—1598 【介绍】: 明广东澄海人,字仁卿。万历二年进士。历知万年、泰和二县,有惠政。官至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佐尚书孙丕扬澄清吏治,苞苴不及其门。受业于永丰吕怀,深疾王守仁新说,上疏反对守仁从祀文庙。有《二程年谱》等。
全粤诗·卷四一三
唐伯元(一五四〇 — 一五九七),字仁卿,号曙台。澄海人。明神宗万历二年(一五七四)进士。初授万年令,寻改泰和。秩满,迁南京户部主事。历官至吏部郎中。致仕归。伯元受业于吕怀,践履笃实,而深疾王守仁新说。为文根极理要。有《二程年谱》、《二程类语》、《白沙文编》、《易注》、《太乙堂采芳亭稿》、《醉经楼集》。《明史》卷二八二、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有传。唐伯元诗,以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普宁方耀重刊本《醉经楼集》为底本,并参校光绪二年(一八七六)潮州金山书院重刊本。
维基
唐伯元(1541年—1598年),字仁卿,号曙台,广东潮州府澄海县人。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广东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中式甲戌科会试第一百八十四名,三甲第一百零三名进士。历任万年县、泰和县知县,八年(1580年)调任南京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崇奉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的新理学即所谓“心学”。因反对王守仁从祀文庙,上《争从祀疏》被贬为海州判官。后得到明神宗的信任,升尚宝司丞,因与吏部尚书杨巍学术观点相同,得其赞赏,被推荐为吏部员外郎,后升考功司、文选司郎中。任满,本可升太常寺少卿,但上疏请求罢官回乡。因其治政和治学不错,《明史》称赞其为岭海士大夫仪表。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万,大田人。隆庆戊辰进士,历官礼部左侍郎有钟台遗槁
维基
田一俊(1540年—1591年),字宾阳,号钟台,福建延平府大田县人,民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福建乡试第三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一名,二甲第三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年八月进侍读。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丁忧夺情,吴中行攻击张居正,赵用贤亦上疏批评,张居正大怒。田一俊同侍讲赵志皋、修撰沈懋学等上疏力救。九年五月负责编纂六曹章奏,丁忧归。十二年六月复起侍读,充《大明会典》纂修官,十月升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十四年升国子监祭酒,十五年七月充经筵讲官,十六年十月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十七年二月代替生病的朱赓总理会试事宜,再充经筵讲官,六月升左侍郎,教习庶吉士,十九年正月掌翰林院印信,三月以病乞归,准回籍调理,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梦庚(1540年—?),字台锡,号后梅,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民籍,明朝官员。二十二岁中嘉靖四十年(1561年)应天府乡试第十九名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会试第一百三十六名,二甲二十一名进士。万历十一年(1583年)任浙江湖州府知府。迁福建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黄安人,字子健。耿定理弟。隆庆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万历时累迁操江佥都御史,曾疏陈矿使之患。官至兵部侍郎。
维基
耿定力(1541年—1607年),字子健,号叔台,湖广黄安(今湖北红安)人,进士出身。湖广乡试第八十名,隆庆五年(1571年)二甲第八名进士。任工部主事,出为成都知府,提出采木收木法,减免官吏勒索。万历十六年三月,升福建提学副使,十九年十一月升河南左参政,二十年九月升太常寺少卿,二十一年四月请告。二十二年六月起复原职,二十三年二月升右通政,五月转左通政,二十六年六月官至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操江兼管巡江,加升右副都御史,三十四年七月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辞官后居天台山讲学。卒赠尚书。
杜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道升。少育于沈汉家,从其姓,后归宗。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不第。讲濂洛之学,以主静为宗,动止皆有法度。江西罗洪先聘为子弟师。常与洪先静坐石莲洞,学业益进。万历二十年谒选南阳府推官,听断平允,迁工部主事,榷税荆州,不私一钱。年七十一卒,学者称静台先生。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应辰(1543年—?),字惟星,号会台,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民籍。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二十九名,三甲第二百六十四名进士。授江陵县知县,历夔州府同知,官至山西潞安府同知致仕。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一四
王粹,号鳌台。东莞人。明神宗万历二年(一五七四)由吏员考授正九品,改选浙江义乌县典史。事见东莞《鳌台王氏族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漳浦人,字台甫。万历二年进士,历任桐乡、元城知县,征授御史。顺天考官张一桂被诬得罪,时鼎以纠发从中出,极言宵人蜚语直达御前之弊,其渐不可长。帝怒,谪马邑典史,告归。后再起用为南吏部主事,复疏言辅臣申时行之失。进南礼部郎中。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用宾(1544年—1617年),字道亨,号毓台,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军籍,官至云南巡抚,在任达十六年之久。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福建乡试第七十名举人,五年(1571年)辛未科进士。授长洲县知县,万历三年(1575年)七月选授试监察御史,四年三月实授广西道御史,七月出督河东盐课,巡按山西,八年巡按南直隶庐凤淮扬等处,因忤逆张居正,十年二月出为四川布政使司右参议,十二年五月升浙江副使,十五年七月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升浙江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二十六年五月加升右副都御史。任内抵禦缅甸入侵。二十九年七月剿平云南逆酋猛奉等,加升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照旧巡抚,十二月荡平云南十三寨,升俸一级,荫子陈斗昭为锦衣卫百户世袭注衣中所。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云南凤夷阿克(即凤腾霄)叛变,攻陷城郭,残杀官民,武定府知府携带府印逃入省城;阿克长驱而来,索要武定府印。陈用宾率部被围,权宜之计让出府印。之后率部进攻逮捕阿克,并献俘京师。八月以滇南失事,政敌挟私报复,以“失城弃印”论,陈用宾与总兵沐睿被押送京师问罪,三十七年二月下狱,九年后死于狱中,追谥襄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8—1605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公美,号虚台。万历八年进士。为襄阳知县。以治行征授刑科都给事中。二十年,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以请豫教元子得罪。之佳疏救,与张栋、叶初春并斥,时称吴中三谏。
维基
吴之佳(1548年—1605年),字公美,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民籍。官至刑科都给事中,因国本之争撤职。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一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进士。初为湖广襄阳县知县。以治行徵。累官刑科都给事中。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元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各自上疏救。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吴之佳与叶初春、张栋均为苏州府人,史称「吴中三谏」。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吴之佳病卒。天启初年,追赠太仆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