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46,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鹫台
路台
义台
檀台
锁阳台
台砚
台趾
台台
台禁
台湖
塔台
台阶平
台布
台坊
无诸台
《漢語大詞典》:鹫台(鷲臺)
即 鹫峰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 宫城 东北行十四五里,至 姞栗陀罗矩吒山 , 唐 言 鷲峯 ,亦谓 鷲臺 。旧曰 耆闍崛山 ,讹也。”参见“ 鷲峯 ”。
《漢語大詞典》:鹫峰(鷲峯)
(1). 鹫山 。《大唐三藏圣教序》:“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鹿苑 鷲峯 ,瞻奇仰异。”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 鷲峯 ,梵言 姞栗陀罗矩吒山 ,此云 鷲峯 或言 鷲臺 ,言此山既栖鷲鸟,又类高臺也。”
(2).代称佛寺。 清 杜岕 《再集朱林修宅》诗:“酒喝诗人爱雨天,迴光塔火鷲峯烟。”
分類:鹫山佛寺
《漢語大詞典》:路台(路臺)
指高大的台。 南朝 梁 沈约 《齐明帝哀策文》:“路臺靡营,离宫弗宴。”
分類:高大
《漢語大詞典》:义台(義臺)
古代行礼仪之台。庄子·马蹄:“虽有义臺路寝,无所用之。” 俞樾 诸子平议·庄子二:“《周官·肆师职》 郑 注曰:古者书仪但为义。是义即古仪字也。仪臺犹言容臺……盖是行礼仪之臺,故曰仪臺也。”
分類:行礼礼仪
《骈字类编》:檀台(檀台)
水经注:地理志曰:沮出畿县西,东入洛。今水自直路县东南径燋石山,东南流历檀台川,俗谓之檀台水。法苑珠林:坊州玉华宫寺南二十里许大高岭,俗号檀台。
《漢語大詞典》:锁阳台(鎖陽臺)
词牌名。即《满庭芳》。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宋 程垓 词律卷十三:“《满庭芳》又名《锁阳臺》《满庭霜》。”
《骈字类编》:台砚(台砚)
魏武帝上杂物疏:御物三十种,有纯银参带台砚一枝。
《骈字类编》:台趾(台趾)
新序:魏王将起中天台,令曰:敢谏者死。许,绾:负操,锸入曰:闻大王将起中天台,臣愿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绾曰:虽无力,能商台。王曰:若何?曰: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起七千五百里之台。高既如是,其趾须方八千里,尽王之地,不足以为台趾。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林木之积,人徒之众,仓廪之储,数以万亿。度八千里之外,当定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台具巳备,乃可以作。魏王默然无以应,乃罢起台。
《漢語大詞典》:台台(臺台)
旧时对长官的尊称。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迁擢》:“关山险阻,道路迢遥,深欲附驥同行,未审台臺允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启式》:“恭惟老大人台臺,元精间气,大雅希音。”
喜悦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
见“ 臺駘 ”。
《漢語大詞典》:台骀(臺駘)
相传上古 金天氏 少皞 的后代 昧 ,生 允格 、 台骀 。 台骀 承袭祖业,为水官之长,疏通 汾 洮 二水,帝 颛顼 嘉其功,封之于 汾川 ,后世遂以为 汾水 之神。见左传·昭公元年。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作“臺台”。
《漢語大詞典》:台禁(臺禁)
指宫中。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 虢国 居 宣阳坊 左, 国忠 在其南,自臺禁还,趣 虢国 第,郎官、御史白事者皆随以至。”
分類:宫中
《骈字类编》:台湖(台湖)
明一统志:台湖山,在龙泉县西南八十里。相传梁时邑人丘鼓采樵入山,忽遇澄湖橘林,杳非人间,见二叟对奕,及还,已期年矣。
《國語辭典》:塔台(塔臺)  拼音:tǎ tái
管制机场地面及其权责空域的管制台。以无线电话、雷达指示飞机滑行、起落,或管制机场航线活动。也称为「管制塔台」。
《漢語大詞典》:台阶平(台階平)
三台星共六星,每台二星,成三阶。古人以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因以“台阶平”指天下太平。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之二:“伏愿陶铸华夷, 黄河 带而 泰山 礪;弥纶造化,玉衡正而台阶平。”参阅史记·天官书汉书·东方朔传 颜师古 注。
《国语辞典》:台布(台布)  拼音:tái bù
桌布。
分类:桌布
《漢語大詞典》:台坊(臺坊)
泛指宫廷内大小官署。《宋书·后废帝纪》:“二卫臺坊人力,五不餘一;都水材官朽散,十不两存。”
《漢語大詞典》:无诸台(無諸臺)
古台名。在今 福州市 内 于山 上。 汉 闽越王 无诸 尝于重九日登此台行宴。 元 萨都剌 《南台月》诗:“ 无诸 城里人如海, 无诸 故塚埋残靄。 无诸臺 上草离离,龙去臺空几千载。” 清 吴伟业 《送林衡者归闽》诗:“ 无诸臺 上休南望,海色秋风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