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31,分9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分司狂御史
伏蒲
客舟闻咏史(又作:租船咏史 袁宏咏史)
黄太史
江暨四凶
许史(又作:金张许史)
御史除周
空中书
兰台仙史
李树周柱史
良史迁
临川内史(又作:临川史)
麟史
领取忠州刺史
南史
典故
分司狂御史

相关人物
杜牧


《本事诗·高逸》
杜舍人牧,弱冠成名。当年制策登科,名振京邑。尝与一二同年城南游览,至文公寺,有禅僧拥褐独坐,与之语,其玄言抄旨,咸出意表。问杜姓字,具以对之。又云:「修何业?」傍人以累捷誇之,顾而笑曰:「皆不知也。」杜叹讶,因题诗曰:「家在城南杜曲傍,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杜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罢镇闲居,声伎豪华,为当时第一。洛中名士,咸谒见之。李乃大开筵席,当时朝客高流,无不臻赴。以杜持宪,不敢邀置。杜遣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驰书。方对花独酌,亦已酣畅,闻命遽来。时会中已饮酒,女奴百馀人,皆绝艺殊色。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而笑,诸妓亦皆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三爵,朗吟而起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意气闲逸,傍若无人。杜登科后,狎游饮酒,为诗曰:「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情。三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后又题诗曰:「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典故 
伏青蒲
 
相关人物
刘奭(汉元帝)
 
史丹


《汉书》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列传·史丹〉~3377~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上疾稍侵,意忽忽不平,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故事。是时,太子长舅阳平侯王凤为卫尉侍中,与皇后太子皆忧,不知所出。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馀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曰:「吾日困劣,而太子两王幼少,意中恋恋,亦何不念乎!然无有此议。且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指!驸马都尉安所受此语?」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妄闻,罪当死!」上因纳,谓丹曰:「吾病寖加,恐不能自还。善辅道太子,毋违我意!」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以青规地曰青蒲,自非皇后不得至此。」

简释

伏蒲:咏忠臣直谏。唐许浑《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却赖汉庭多烈士,至今犹自伏蒲论。”


典故
估船运租
 
境同牛渚
 
客舟闻咏史
 
彦伯舟
 
牛渚吟
 
牛渚吟五章
 
牛渚闻高咏
 
租船咏史
 
袁宏夜吟
 
袁宏渚
 
袁宏烟月
 
袁宏咏史
 
谢将军
 
运租船

相关人物
袁宏
 
谢尚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268~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閒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擅道鸾《续晋阳秋》曰:「虎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而贫,以运租为业。镇西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文藻拔。非尚所曾闻,遂住听之,乃遣问讯。答曰:『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胜致,即遣要迎,谈话申旦。自此名誉日茂。」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袁宏〉~239~
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例句

吟尽长江一江月,更无人似谢将军。 吴融 松江晚泊

早闻牛渚咏,今见鹡鸰心。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

莫羡黄公盖,须乘彦伯舟。 岑参 送襄州任别驾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李白 劳劳亭歌

牛渚何时到,渔船几处停。遥知咏史夜,谢守月中听。 皎然 送薛逢之宣州谒废使

乱后江山悲庾信,夜来烟月属袁宏。 郑谷 次韵和礼部卢侍郎江上秋夕寓怀

棹倚袁宏渚,帘垂庾亮楼。 郑谷 荆诸七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屿

典故
黄太史


《芥隐笔记》
『黄太史庭坚年十七八时,自称清风客。俞清老澹见而目之曰:「奇逸通脱,真骥子堕地也。」』
典故
江暨四凶

相关人物
史酬
 
张嶷
 
江泉
 
羊聃


《晋书》卷四十九《羊曼传》附《羊聃传》
聃字彭祖。少不经学,时论皆鄙其凡庸。先是,兖州有八伯之号,其后更有四伯。大鸿胪陈留江泉以能食为谷伯,豫章太守史畴以大肥为笨伯,散骑郎高平张嶷以狡妄为猾伯,而聃以狼戾为琐伯,盖拟古之四凶。

例句

阮放八巂,江暨四凶。 李瀚 蒙求

典故
七叶汉貂
   
相关人物
张安世(字子孺)
 
许广汉
 
金日磾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汉·杨子云(雄)《解嘲》
「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乖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之间,则狂矣。」唐·李善注:「金日磾、张安世、许广汉、史恭、史高也。」
《汉书》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列传·盖宽饶〉~3247~
谏大夫郑昌悯伤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曰:「臣闻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司隶校尉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职在司察,直道而行,多仇少与,上书陈国事,有司劾以大辟,臣幸得从大夫之后,官以谏为名,不敢不言。」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许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金,金日磾也。张,张安世也。此四家属无不听。」师古曰:「此说非也。许氏、史氏有外属之恩,金氏、张氏自托在于近狎也。属读如本字也。」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列传·金日磾〉~2967~
赞曰: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昔霍叔封于晋,晋即河东,光岂其苗裔乎?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例句

芳草落花无限,金张许史相随。 丘丹 忆长安四月

绣毂寻芳许史家,独将羁事达江沙。 伊璠 及第后寄梁烛处士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吴融 卖花翁

许史世家外亲贵,宫锦千端买沉醉。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

丰貂长组金张辈,驷马文衣许史家。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丰貂长组金张辈,驷马文衣许史家。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六

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王维 偶然作六首之五

许史多暮宿,应陈从夜游。 郑愔 夜游曲

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 韦庄 咸通

典故
倦客新丰
 
御史除周
 
新丰英俊
 
马周

相关人物
常何
 
马周


《旧唐书》卷七十四〈马周列传〉~262~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贞观三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馀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是岁,周上疏曰:……太宗深纳之。寻除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十一年,周又上疏曰:……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太宗益加赏劳。俄拜给事中,十二年,转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搉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王为皇太子,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十八年,迁中书令,依旧兼太子右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精密,甚获当时之誉。
典故
相关人物
史宗


《高僧传》卷十〈晋上虞龙山史宗〉
道人以书付小儿……小儿云:「道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耳。」并说山中人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开看都不解,乃写取封其本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埭,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云:「汝那得蓬莱道人书耶?」……或云,有商人海行于孤洲上见一沙门,求寄书与史宗。置书于船中,同侣欲看书,书著船不脱,及至白土埭,书飞起就宗。宗接而将去。

例句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典故
兰台仙史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上·(子)班固〉~333~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典故
指树曰
 
李树周柱史

相关人物
老子


《神仙传》卷一〈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例句

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

李树影笼周柱史,昴星光照汉酂侯。 徐夤 府主仆射王抟生日

典故
良史迁

相关人物
司马迁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隘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鐀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记。……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既死后,其书稍出。
《史记·集解序》
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

例句

大名将起魏,良史更逢迁。 孙逖 冬末送魏起居赴京

典故
临川内史
 
临川史
 
相关人物
谢灵运


《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列传〉~777~
太祖知其见诬,不罪也。不欲使东归,以为临川内史,加秩中二千石,[五九]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

例句

归共临川史,同翻贝叶文。 刘长卿 送方补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

佳句已齐康宝月,清谈远指谢临川。 权德舆 送清洨上人谒信州陆员外

闻说莺啼却惆怅,诗成不见谢临川。 王表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临川内史怜诸谢,尔在生缘比惠宗。 皎然 送演上人之抚州觐使君权

才子旧称何水部,使君还继谢临川。 韩翃 寄徐州郑使君

典故

《全唐诗》卷八十七〈崔司业挽歌二首〉
〈崔司业挽歌二首〉其二:「象设存华馆,威仪下墓田。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帷盖墟烟没,干旌陇日悬。古来埋玉树,流恨满山川。」
典故
领取忠州刺史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白居易列传〉~4352~
十三年冬,量移忠州刺史。自浔阳浮江上峡。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时季弟行简从行,三人于峡州西二十里黄牛峡口石洞中,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南宾郡当峡路之深险处也,花木多奇,居易在郡,为木莲荔枝图,寄朝中亲友,各记其状曰:「荔枝生巴、峡间,形圆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此,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木莲大者高四五丈,巴民呼为黄心树,经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有异[六]。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毋丘元志写之。惜其遐僻,因以三绝赋之。」有「天教抛掷在深山」之句,咸传于都下,好事者喧然模写。
典故
相关人物
南史氏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六〈襄公·传二十五年〉~69~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例句

南史编年著盛名,东朝侍讲常虚伫。 权德舆 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

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漢語大詞典》:伏蒲
汉元帝 欲废太子, 史丹 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 涇 。” 清 钱谦益 《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公以孤忠赤诚,搘拄宫府,上欲泯伏蒲廷諍之跡,而下不欲暴羽翼保护之心。”
《漢語大詞典》:青蒲
(1).即蒲草。水生植物。嫩者可食,茎叶可供编织蒲席等物。 唐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鸬鹚堰》诗:“乍向红莲没,復出青蒲颺。” 宋 苏轼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 清 郑燮 《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词:“正青蒲水面,红榴屋角。” 郭沫若 《女神·晴朝》:“哦,一湾的碎玉!无限的青蒲!”
(2).指天子内庭。汉书·史丹传:“ 丹 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 丹 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以青规地曰青蒲,自非皇后不得至此。”《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比虽辐凑闕下,多非政要;日伏青蒲,罕能切直。” 李周翰 注:“青蒲,天子内庭也,以青色规之,而諫者伏其上。” 唐 杜甫 《壮游》诗:“斯时伏青蒲,廷諍守御牀。”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四折:“将皇亲廝毁谤,将大将廝亏图。我和你直叩青蒲,拣着那爱处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沉 素呐呐,青蒲独对,慑於天威,但连称兴作非时,恐累圣德而已。”
《漢語大詞典》:七叶貂(七葉貂)
汉 时中常侍冠上插貂尾为饰, 金日磾 一家自 武帝 至 平帝 七朝,世代皆侍中,为内庭宠臣。后因以“七叶貂”喻世代显贵。 晋 左思 《咏史》之二:“ 金 张 籍旧业,七叶珥 汉 貂。”珥,插。 宋 苏轼 《再和刘贡父春日赐幡胜》:“舆君流落偶还朝,过眼纷纶七叶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孩儿自惭鳩拙,怎绳七叶之貂。”
《漢語大詞典》:许史(許史)
(1). 汉宣帝 时外戚 许伯 和 史高 的并称。汉书·盖宽饶传:“上无 许 史 之属,下无 金 张 之託。”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许伯 , 宣帝 皇后父。 史高 , 宣帝 外家也。”后借指权门贵戚。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见鐘鼎於 金 张 ,闻絃歌於 许 史 。”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五:“ 许 史 相经过,高门盈四壮。” 清 陆寅 《歧路行》诗:“朝 金 张 ,暮 许 史 ,拔剑欲为知己死。”
(2).本指 晋 道士 许逊 。后亦泛指道士。 元 萨都剌 《茅山道士》诗:“山中紫府 茅君 宅,《肘后》丹方 许史 传。”
《漢語大詞典》:金张许史(金張許史)
汉 时, 金日磾 、 张安世 并为显宦。 许广汉 为 宣帝 许皇后 之父。 史 指 史恭 及其长子 史高 。 恭 为 宣帝 祖母 史良娣 之兄。 宣帝 即位, 恭 已死,封 高 为 乐陵侯 。 许 史 两家皆极宠贵。后因以此四姓并称,借指权门贵族。 汉 扬雄 《解嘲》:“有谈 范 蔡 之説於 金 张 许 史 之间,则狂矣。” 前蜀 韦庄 《咸通》诗:“ 咸通 时代物情奢,欢杀 金 张 许 史 家。”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对此抚几长叹息, 金 张 许 史 皆徒然。”
《漢語大詞典》:空中书(空中書)
指从神仙界寄来的书信。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罢琴惆悵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漢語大詞典》:谢临川(謝臨川)
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因其曾为 临川 内史,故称。 唐 王表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诗:“闻説鶯啼却惆悵,诗成不见 谢临川 。”
《國語辭典》:麟史  拼音:lín shǐ
《春秋经》。唐。元稹 易家有归藏判:「穆姜遇艮,足徵麟史之文;尼父得坤,亦验归藏之首。」也称为「麟经」。
《國語辭典》:麟经(麟經)  拼音:lín jīng
《春秋经》。孔子作《春秋》,至哀公十四年因鲁人捕获麟而停笔,故称春秋为「麟经」。也称为「麟史」。
《國語辭典》:南史  拼音:nán shǐ
1.书名。唐李延寿撰,八十卷。二十四史之一。为南北朝时南朝之史。
2.复姓。春秋时齐有南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