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31,分9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南史直笔(又作:南史笔 南史与董狐)
平原内史
三冬文史(又作:三冬足文狩史 文史三冬)
诗史
史鱼黜殡
史鱼直
史籀大篆
苏州刺史旧欢如梦
周南太史公(又作:太史南留)
王内史
萧郎
箫台
心似矢
许史庐
张华史汉遒
典故
南史直笔
 
南史笔
 
南史与董狐

相关人物
董狐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六〈襄公·传二十五年〉~69~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典故 
平原内史

相关人物
陆机


《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
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既感全济之恩,又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例句

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 王维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高谭魏国访先生,修刺平原过内史。 韩翃 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典故 
三冬学
 
三冬文史
 
三冬足
 
三冬足文狩史
 
三冬足用
 
文史三冬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列传〉~284~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京房《易传》
蜺,日旁气也。
刘禹锡《竞渡曲》
沅(一作湘)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䌽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一作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言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䌽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简释

三冬学:咏读书。唐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


例句

曼倩三冬,陈思七步。 李瀚 蒙求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杜甫 柏学士茅屋

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 罗隐 投渐东王大夫二十韵

才怜曼倩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罗隐 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今复重过渚宫感事悲身遂成长句

典故

《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列传〉~779~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本事诗·高逸》
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典故
史鱼黜殡

相关人物
史䲡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二十一章
「昔者卫大夫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理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子以父言闻,君乃立召蘧伯玉而贵之,弥子瑕而退之,徙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也。生也身谏,死也尸谏,可谓直矣。

例句

史鱼黜殡,子囊城郢。 李瀚 蒙求

典故
史鱼直

相关人物
史䲡

参考典故
史鱼黜殡


《论语·卫灵公》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例句

知人想林宗,直道惭史鱼。 高适 苦雨寄房四(一作休)昆季

典故
史籀大篆

相关人物
史籀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
「《史籀》十五篇。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史籀篇》者,周时史宫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附《卫恒传》
卫恒《四体书势》:「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异,世谓之籀书者也。」

例句

程邈隶书,史籀大篆。 李瀚 蒙求

典故
苏州刺史旧欢如梦


《云溪友议》卷中〈中山诲〉
襄阳牛相公赴举之秋,每为同袍见忽。及至升超,诸公悉不如也。尝投贽于刘补阙禹锡,对客展卷,飞笔涂窜其文,且曰:「必先辈未期至矣!」然拜谢砻砺,终为怏怏乎。历廿馀岁,刘转汝州,陇西公镇汉南,枉道驻旌旄。信宿,酒酣,直笔以诗喻之。刘公承诗意,方悟往年改张牛公文卷,因诫子弟咸元、承雍等曰:「吾立成人之志,岂料为非。况汉上尚书,高识达量,罕有其比。昔主父偃,家为孙弘所夷;嵇叔夜,身死钟会之口。是以魏武诫其子云:『吾大忿怒,小过失,慎勿学焉。』汝辈修进守忠为上也。」《席上赠汝州刘中丞》,襄州节度牛僧孺诗曰:「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前见在身。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奉和牛尚书》,汝州刺史刘禹锡:「昔年曾忝汉朝臣,晚岁空馀老病身。初见相如成赋日,后为丞相扫门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幸喜清光语笑频。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牛公吟和诗,前意稍解,曰:「三日之事,何敢当焉!」于是移宴竟夕,方整前驱也。中山公谓诸宾友曰:「予昔与权丞相德舆廋词,同舍郎莫之会也;与韩退之愈优劣人物,而浙袁给事同肩;与李表臣程突梯而侮李兵部绅;与柳子厚宗元评修国史,而薄侍郎衮;与吕光化论制诰,而鄙席舍人●。余二十八年在外,五为刺史,而不复亲台省。以此将知清途隔绝,其自取乎!或有淡薄相于、缄翰莽卤者,每吟张博士籍诗云:『新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见閒身。』对花木则吟王右丞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则幽居之趣少安乎?余友稀旧人,名为异代;近日为文,都不惬。洛中白二十居易苦好余《秋水咏》曰:『东屯沧海阔,南壤洞庭宽。』又《石头城下作》云:『山连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余自知不及苏州韦十九郎中应物诗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尝过洞庭,虽为一篇,静思杜员外甫落句云:『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蘋愁杀白头人。』鄙夫之言,有愧于杜公也。杨危卿校书《过华山》诗曰:『河势昆崙远,山形菡萏秋。』此句实为佳对。又皇甫博士湜《鹤处鸡?赋》云:『若李君之在胡,非见异类;如屈原之相楚,唯我独醒。』然二君矜衒,俱为朝野之绝伦。余亦昔时直气,难以为制,因作一口号,赠歌人米嘉荣曰:『唱得《梁州》意外声,旧人唯有米嘉荣。近来年少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夫人游尊贵之门,常须慎酒。昔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为余开宴。沉醉归驿亭,似醒见二女子在旁,惊非我有也,乃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特令二乐伎侍寝。』且醉中之作,都不记忆。明旦,修状?陈谢,杜公亦优容之,何施面目也。余郎署州牧,轻忤三司,岂不难也。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寻常事,断尽苏州刺史肠。』」中山刘公曰:「顷在夔州,少逢宾客。纵有停舟相访,不可久留。而独吟曰:『巴人泪逐猿声落,蜀客舟从鸟道来。』」忽得京洛故人书题,对之零涕,又曰:「浮生谁至百年,倏尔衰暮,富贵穷愁,实其常分,胡为嗟惋焉!」
典故
周南太史公
 
周南客
 
周南滞
 
太史南留

相关人物
司马谈
 
司马迁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晏注:「自陕已东,皆周南之地也。」

例句

尉佗虽北拜,太史尚南留。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杜甫 寄韩谏议

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 杜甫 敬简王明府

回首周南客,驱驰魏阙心。 杜甫 晴二首

周南留滞称遗老,汉上羸残号半人。 白居易 咏身

典故 
王内史
 
王右军
 
羲之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例句

右军多住寺,此夜后池秋。 司空曙 秋夜忆兴善院寄苗发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 孟浩然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 张祜 高闲上人

生儿古有孙征虏,嫁女今无王右军。 李商隐 漫成五章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题处尚寻王内史,画时应是顾将军。 温庭筠 法云寺双桧

内史书千卷,将军画一厨。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右军尚少年,三领东方骑。 韩翃 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孤使君

湓城诗赠鱼司马,汝水人逢王右军。 韩翃 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

空多箧中赠,长见右军书。 高适 途中寄徐录事

今日会稽王内史,好将宾客醉兰亭。 鲍溶 上巳日寄樊瓘樊完宪兼呈上浙东孟中丞简

今日会稽王内史,好将宾客醉兰亭。 鲍防 上巳寄孟中丞

右军书画神传髓,康乐文章梦授心。 齐己 荆州贯休大师旧房

典故
相关人物
秦穆公
 
萧史


《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八〈居处部六·台下〉~998~2~
《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鹄。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以妻焉,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似凤声,凤皇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皆随凤飞去。秦为作凤女祠于雍宫,时有箫声焉。」

例句

萧郎不顾凤楼人,云涩回车泪脸新。 上元夫人 留别

典故
相关人物
秦穆公
 
萧史


《昭明文选》卷二十八〈诗戊·乐府下·乐府八首·升天行〉~329~
家世宅关辅,胜带宦王城。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倦见物兴衰,骤睹俗屯平。翩翻类回掌,恍惚似朝荣。穷涂悔短计,晚志重长生。从师入远岳,结友事仙灵。五图发金记,九籥隐丹经。风餐委松宿,云卧恣天行。冠霞登䌽阁,解玉饮椒庭。暂游越万里,近别数千龄。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何时与尔曹,啄腐共吞腥。
《水经注》卷十八〈渭水二〉~528~
渭水又东,雍水注之。水出雍县雍山,……又有凤台、凤女祠。秦穆公时,有箫史者,善吹箫,能致白鹄、孔雀。穆公女弄玉好之。公为作凤台以居之。积数十年,一旦随凤去,云雍宫世有箫管之声焉。今台倾祠毁,不复然矣。
《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八〈居处部六·台下〉~998~2~
《列仙传》曰:「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鹄。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以妻焉,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似凤声,凤皇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皆随凤飞去。秦为作凤女祠于雍宫,时有箫声焉。」
典故
心似矢

相关人物
史䲡


《论语·卫灵公》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宋·刑炳疏:「矢,箭也。史䲡之德,其性惟直,国之有道无道,行直如箭。言不随世变曲也。」

例句

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典故
许史庐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咏史·咏史八首〉~989~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李善注引《汉书》「盖宽饶曰: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金、张,已见上文。」《汉书》「孝宣许皇后,元帝母。元帝封外祖父广汉为平恩侯。」又曰:「史良娣,宣帝祖母也。兄恭,宣帝立,恭已死,封恭长子高为乐陵侯。」
典故
张华史汉遒

相关人物
张华


《世说新语》上卷上《言语》
「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戎也。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箸。』」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曰:「华博览洽闻,无不贯综。世祖尝问汉事,及建章千门万户。华画地成图,应对如流,张安世不能过也。」

例句

束皙言谈妙,张华史汉遒。 沈佺期 三日独坐驩州思忆旧游

《國語辭典》:平原  拼音:píng yuán
平坦广阔的原野。《左传。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國語辭典》:三冬  拼音:sān dōng
1.冬季的三个月。指孟冬(阴历十月)、仲冬(阴历十一月)、季冬(阴历十二月)。
2.三个冬季,即三年。《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國語辭典》:诗史(詩史)  拼音:shī shǐ
1.称唐代诗人杜甫。《新唐书。卷二○一。杜甫传》:「甫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2.反映时代,记叙史实的诗篇。《宋诗钞。卷一○五。水云诗钞序》:「诗多纪国亡北徙事,与文丞相狱中倡和作,周详恻怆,人谓之诗史。」
《國語辭典》:右军(右軍)  拼音:yòu jūn
1.古时天子三军,为中军、左军、右军。《左传。桓公五年》:「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
2.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为右军将军,故有王右军之称。唐。高适 途中寄徐录事诗:「空多箧中赠,长见右军书。」
《國語辭典》:萧郎(蕭郎)  拼音:xiāo láng
本指未称帝前的梁武帝萧衍。见《梁书。卷一。武帝纪上》。后世诗词中常借为女子对所喜爱男子的泛称。唐。崔郊 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如今一旦要把萧郎做个路人看待,却如何甘心得过?」
《漢語大詞典》:箫台(簫臺)
即凤台。 箫史 的吹箫台。 清 李渔 《蜃中楼·试术》:“未夕阳先着归鞭,祇盼着, 簫臺 凤鸟,天边鸞鹤,云中鸡犬。”参见“ 簫史 ”。
分類:吹箫
《漢語大詞典》:箫史(簫史)
古代传说中善吹箫的人。 汉 刘向 列仙传·箫史:“ 簫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后以“簫史”泛指如意郎君。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却像要趁扁舟,入五湖,随 簫史 ,归 蓬岛 。”
分類:中善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