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31,分9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正直
周右史
周史(又作:周柱史 ...)
周柱史(又作:柱下史 柱史)
词典
御史
刺史
太史
青史
国史
长史
史官
史馆
图史
内史
书史
典故
相关人物
史嚚


《春秋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史嚚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

例句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典故
周右史


《礼记·玉藻》
「玄端而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唐·孔颖达疏:「是太史动作之事,在君左厢记事,则太史为左史也,……是内史所掌在君之右,故为右史。」

例句

载笔已齐周右史,论诗更事谢中书。 韩翃 访王起居不遇留赠

典故   
相关人物
老子


《高士传》卷上〈老子李耳〉~
老子李耳字伯阳……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好养经气……后周德衰,乃乘青牛去,入大秦,过西关。
《水经注疏》卷十九〈渭水下〉~550~
昔李耳为周柱下史,以世衰入戎,于此有冢,事非经證。

例句

柱史从来非俗吏,青牛道士莫相疑。 储嗣宗 山邻

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李商隐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 李白 古风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 杜牧 送国棋王逢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典故  
相关人物
张苍


《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

例句

柱史回清宪,谪居临汉川。 储光羲 送人寻裴斐

绰绰夫君,是膺柱下。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柱史题诗后,松前更肃然。 刘得仁 和厉玄侍御题户部相公庐山草堂

抱疾因寻周柱史,杜陵寒叶落无穷。 周贺 赠厉玄侍御

恩沾柱下史,荣比选曹郎。 孙逖 送张环摄御史监南选

柱下闻周史,书中慰越吟。 张谓 寄李侍御

唯有绣衣周柱史,独将珠玉挂西台。 施肩吾 寄西台李侍御

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 李嘉祐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

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

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 李白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柱史谒承明,翩翩将有期。 李颀 送崔侍御赴京

君为柱下史,将命出东周。 李颀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柱史静开筵,所思何地偏。 无可 冬中与诸公会宿姚端公宅怀永乐殷侍御

正逢周柱史,来会鲁诸侯。 皎然 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太湖

多情柱史应相问,与话归心正浩然。 罗隐 送臧濆下第谒窦鄜州

家有青山近玉京,风流柱史早知名。 赵嘏 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

衣冠周柱史,才学我乡人。 钱起 送陆珽侍御使新罗

归台新柱史,辞府旧英髦。 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

《國語辭典》:御史  拼音:yù shǐ
职官名。周时掌赞书、授法令的事务。战国时为史官,秦汉并为亲近之职,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为汉三公之一,次为御史中丞,掌秘书,兼司纠察,官署称为御史府,后汉以降称为御史台,以中丞为台长,始专任弹劾。唐御史台复置大夫,中丞为副,至明改为都察院,以都御史统辖诸御史,清因之。见唐。杜佑《通典。卷二四。职官六》。
《國語辭典》:刺史  拼音:cì shǐ
职官名。古代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國語辭典》:太史  拼音:tài shǐ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國語辭典》:青史  拼音:qīng shǐ
青指竹简,古人用作书写工具,也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后来以青史作为史书的代称。《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
《漢語大詞典》:青史氏
(1).古代史官名。著《青史子》五十七篇。大戴礼记·保傅:“《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 王聘珍 解诂:“ 卢 注云:‘一曰《青史子》。’汉书·蓺文志:‘小説家:《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2).泛指史官。 康有为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览四千年 青史氏 之载,歷朝兴亡之迹,岂不哀哉?”亦省称“ 青史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尸佼 兼总於杂术, 青史 曲缀以街谈。”
《國語辭典》:国史(國史)  拼音:guó shǐ
1.一国或一朝代的历史。《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命司徒崔浩,博采旧闻,缀述国史。」
2.掌记国史的史官。《诗经。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國語辭典》:长史(長史)  拼音:zhǎng shǐ
职官名。汉代丞相和将军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而唐代州刺史下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却无实职。也称为「别驾」。
《國語辭典》:史官  拼音:shǐ guān
古时负责整理、记载史实的专职官吏。《汉书。卷三○。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宋。钱公辅《义田记》:「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
《國語辭典》:史馆(史館)  拼音:shǐ guǎn
负责编修史书的机构。《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史馆,脩撰四人,掌脩国史。」《金瓶梅》第四九回:「不想被曹禾论劾,将学生敝同年一十四人之在史馆著,一时皆黜授外职。」
《漢語大詞典》:图史(圖史)
图书和史籍。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进思才淑,傍综图史。”《旧唐书·宋璟传》:“且 苍梧 之野, 驪山 之徒,善恶分区,图史所载。” 清 吴伟业 《赠钱臣扆》诗:“花萼一楼图史遍,竹梧三径管絃新。”
分類:图书史籍
《國語辭典》:内史(內史)  拼音:nèi shǐ
职官名:(1)周礼春官之属,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隋代改中书内史令。民国初年,总统府亦尝设内史,掌函牍。(2)秦时设置,治理京师之地。汉官亦承此制。《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3)汉代称诸侯之官,掌治国人。《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申公传》:「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又汉代山陵,哀策流文,周丧盛姬,内史执策。」
《國語辭典》:书史(書史)  拼音:shū shǐ
1.书籍。《新唐书。卷九三。李靖传》:「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醒世恒言。卷一○。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奇对刘方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史?』」
2.书名。宋米芾撰,一卷。为评论前人墨迹的专书。始自两汉,迄于五代,皆以目睹为断,凡印章、跋尾、纸绢、装褙等,均记载详尽。
《國語辭典》:正直  拼音:zhèng zhí
公正刚直。《文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像老哥聪明正直,凡事先有成竹在胸,自然投无不利。」
《漢語大詞典》:周史
(1). 周 代的史籍。史记·太史公自序:“ 司马 氏世典 周 史。”
(2). 周 代的史官。特指 老子 ,因其曾为 周 之守藏史、柱下史。 唐 李商隐 《赠华阳宋真人》诗:“不因杖屨逢 周史 , 徐甲 何曾有此身?” 宋 范仲淹 《礼义为器赋》:“ 宣尼 始问於 周史 ,雅契求新; 晋文 首定於 襄王 ,允符先利。”
《漢語大詞典》:周柱史
周 之柱下史。 唐 代侍御史职位与其相当,故 唐 人亦用为侍御史的代称。 唐 李嘉祐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诗:“唯羡君为 周 柱史,手持黄纸到 沧洲 。”
《國語辭典》:柱下史  拼音:zhù xià shǐ
职官名。周、秦时掌理天下图书、计籍的官吏。《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后用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漢語大詞典》:柱下
(1).相传 老子 曾为 周 柱下史,后以“柱下”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 漆园 之义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莫怪新来白髮,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刘 ,媲柱下,储以俟后圣。”
(2). 周 秦 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汉书·张苍传:“﹝ 张苍 ﹞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颜师古 注:“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独孤及 《张侍御写真图赞》:“执法柱下,分形画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从初服者六年。” 清 钱谦益 《左汇序》:“侍御起家为刑官,今方执法柱下。”参见“ 柱下史 ”。
(3).借指藏书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漢語大詞典》:柱史
(1).“ 柱下史 ”的省称。代指 老子 。后汉书·张衡传:“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 李贤 注引 应劭 曰:“ 老子 为 周 柱下史,朝隐终身无患。” 清 康乃心 《送李虞臣任宝昌令》诗:“ 华狱 仙人地, 函关 柱史家。”
(2).“ 柱下史 ”的省称。指御史。 唐 严维 《剡中赠张卿侍御》诗:“早列月卿位,新参柱史班。” 唐 韩翃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诗:“少年兼柱史,东至旧 徐州 。”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职非柱史,恶故当隐,苟闻善而疑之,闕其事焉。”
(3).“ 柱下史 ”的省称。亦借指侍郎等朝官。 唐 刘商 《题杨侍郎新亭》诗:“ 毘陵 过柱史,简易在茅茨。”
(4).“ 柱下史 ”的省称。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参见“ 柱下史 ”。
《國語辭典》:柱下史  拼音:zhù xià shǐ
职官名。周、秦时掌理天下图书、计籍的官吏。《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后用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