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2—1049 【介绍】: 宋洛阳人,字表臣。石熙载子。性疏旷,好谐谑。初补西头供奉官。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等友善。校雠秘书,凡经其手者,人皆传之。仁宗景祐四年,拜参知政事,次年罢。后以太子少傅致仕,迁少师。卒谥文定。熟悉台阁故事,不汲汲近名,喜宾客。有文集。
全宋诗
石中立(九七二~一○四九),字表臣,洛阳(今属河南)人。以父荫补西头供奉官,后擢直集贤院,校雠秘书。累迁尚书礼部侍郎,判吏部南曹。改判户部句院,迁史馆修撰,纠察在京刑狱。以吏部郎中、知制诰领审官院。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翰林学士,判秘阁。仁宗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七十八(《隆平集》卷九)。谥文定。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全宋文·卷二七七
石中立(九七二——一○四九),字表臣,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初,以父熙载恩补西头供奉官,转光禄寺丞。咸平三年,以殿中丞直集贤院。仁宗即位,以户部郎中充史馆修撰,纠察在京刑狱。稍迁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入为翰林学士,判秘阁。后迁礼部侍郎、学士承旨兼龙图阁学士。景祐四年拜参知政事。明年转户部侍郎,判尚书都省。皇祐元年八月卒于京师,年七十八。赠太子太傅,谥文定。有文集二十卷。见宋祁《景文集》卷五九《石太傅墓志铭》,《宋史》卷二六三《石熙载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庆之。登进士第。历池州推官,通判大名府。太宗召为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累擢枢密直学士。代张咏知益州,在郡五年,遵咏条教,蜀人便之。进兵部侍郎、参知政事。仁宗时拜兵部尚书。素与丁谓善,谓贬,中正营救,坐贬。后迁礼部尚书。卒年六十余。谥康懿。
全宋文·卷二七○
任中正(?——一○二六),字庆之,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进士及第,为池州推官,历通判邵州、濮州、大名府,召为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擢监察御史、两浙转运使,判三司凭由司,出为荆湖转运使,历知梓州、益州、并州,权知开封府。大中祥符九年拜枢密副使,再进兵部侍郎、参知政事。仁宗即位,以营救丁谓,降知郓州,徙曹州。天圣四年八月卒,谥康懿。见《宋史》卷二八八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
何中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57 【介绍】: 宋许州长社人,字公南。仁宗景祐元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历殿中丞、太常博士、知制诰,累进枢密直学士,知许、陈、杭州。颇以文词自喜,然嗜酒无行。庆历中苏舜钦为赛神会而得罪,中立颇致其力。
全宋文·卷五九八
何中立(一○○四——一○五七),字公南,许昌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景祐元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历佥书镇安、武胜二镇节度判官,迁殿中丞。庆历元年除集贤校理,改太常博士,修起居注。再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改兵部员外郎。皇祐四年,权发遣开封府事,寻除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改知庆州。还判太常寺,迁刑部郎中,进枢密直学士、知许州,改陈州,又徙杭州。嘉祐二年以暴疾卒于任,年五十四。《宋史》卷三○二有传。
《漢語大詞典》:司中
(1).星名。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五曰司中。”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
(2).神名。新唐书·礼乐志二:“四时祭 风师 、 雨师 、 灵星 、 司中 、 司命 、 司人 、 司禄 。” 清 黄生 义府·司中:“周礼有 司中 、 司命 二字,始不解 司中 之义……国语云‘左执鬼,中右执殤宫’。此中字正与 司命 之中合。盖 司中 、 司命 一神,即今俗所谓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是也。 司中 主生, 司命 主死,故并祀之。左执右执云者,犹言生杀在其柄,如 司中 、 司命 之神,凡大人小儿之命,皆得主之耳。”
(3). 新莽 官名。梁书·王莽传中:“更名光禄勋曰司中。”
《國語辭典》:判官  拼音:pàn guān
1.职官名。唐代设置,为辅佐节度使、观察使的官吏。宋沿此制。
2.民间神话传说中辅佐阎王、执管生死簿的冥官。《西游记》第一一回:「今在阴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儒林外史》第三回:「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这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棍。」
《國語辭典》:神祇  拼音:shén qí
天神与地祇。泛指神明。唐。李朝威《柳毅传》:「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西游记》第七回:「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祇,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
《漢語大詞典》:四司
(1).指司命、司禄、司危、司中四星官。礼记·月令“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唐 孔颖达 疏:“ 熊 氏引《石氏星经》云:‘司命二星在虚北,司禄二星在司命北,司危二星在司禄北,司中二星在司危北。’ 史迁 云:‘四司,鬼官之长。’”
(2).见“ 四司六局 ”。
(3).道教谓天帝的禁宫。云笈七籤卷八:“九皇上真者,玉虚之元君也;四司者,天帝之禁宫也。”
(4). 明 代内府职官名。指惜薪、宝钞、钟鼓、混堂。参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國語辭典》:四司六局  拼音:sì sī liù jú
四司为帐设司、茶酒司、厨司、台盘司。六局为果子局、蜜饯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四司六局指宋时官府、富家所设,掌管筵会的安排。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当,凡事整齐,都下街市亦有之。」《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
《漢語大詞典》:小祀
古代对司中、司命、风伯、雨师、诸星、山林、川泽等的祭祀,也叫群祀。《周礼·春官·肆师》:“立小祀用牲。”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小祀司命已下。 玄 谓:小祀又有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百物。”旧唐书·礼仪志一:“司中、司命、风伯、雨师、诸星、山林、川泽之属为小祀。”
《漢語大詞典》:六监(六監)
王莽 时之司中、太御、太卫、奋武、军正、大赘,位皆上卿,号称“六监”。汉书·王莽传中:“﹝ 始建国 元年﹞更名光禄勋曰司中,太僕曰太御,衞尉曰太衞,执金吾曰奋武,中尉曰军正,又置大赘官,主乘舆服御物,后又典兵秩,位皆上卿,号曰六监。”
分類:王莽司中
《漢語大詞典》:吓魂台(嚇魂臺)
迷信指阴司中折磨鬼魂之处。借指令人失魂落魄的地方。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敬临山寨,行一步如上吓魂臺。”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我向吓魂臺把文案偷窥视,见一人高声叫屈。”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婚走》:“这欢眠自在,抵多少吓魂臺。”
《漢語大詞典》:八案
宋 代三司中度支使所分掌的八项政务。宋史·职官志二:“度支分掌八案:一曰赏给案,二曰钱帛案,三曰粮料案,四曰常平案,五曰发运案,六曰骑案,七曰斛斗案,八曰百官案。”
《国语辞典》:大股东(大股东)  拼音:dà gǔ dōng
公司中持股比例很高的股东。如:「他掌握了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成为大股东。」
《国语辞典》:创意指导(创意指导)  拼音:chuàng yì zhǐ dǎo
广告公司中负责针对广告案提出创意部门的领导者。为英语creative director的意译。简称为「CD」。
《國語辭典》:乾股  拼音:gān gǔ
股票术语。指不用出股金,赚钱时可以分红,赔了不受损失的股份。
《漢語大詞典》:乾股
企业公司中不出股金、赚了分红、赔了不受损失的股份。 张若谷 《马相伯先生年谱·光绪七年》:“ 盛杏孙 自己所认股子,都是口头上说的干股,所以 盛杏孙 发财,其所得大半得诸于公,还不算得诸于民。” 沙汀 《淘金记》二六:“ 吴监 没有提到股款的话。大约相信自己该得干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