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吃素
【佛学大辞典】
(杂语)郑康成礼注曰:「素食平常之食。」汉书霍光传曰:「昌邑王典丧不素食。」注云:素食,菜食无肉也。金史世宗纪曰:「山陵每以朔望致祭,朔则用素,望则用肉。」东京梦华录曰:「有素食店。」剑南集曰:「有素饭诗。」鼠璞曰:「今俗人食三长月素。释氏智论,天帝释以大宝镜照四部神州,每月一移,察善恶。正五九月照南赡州。唐人于此三月不行死刑,曰三长月,因戒屠宰。是以天帝释为可欺也。」通俗编曰:「吃素之风,肇始于唐,盛行于宋。沿至今日,名目转多。更有辛素,灶素,三官素,观音素,准提素,玉皇素。妇人女子,有一月间仅三数日不持素者。」
穷吃素,老看经
【俗语佛源】
「吃素」即「素食」。《汉书·霍光传》:「居道上不素食。」颜师古注云;「素食,菜食无肉也。」本谓居丧不肉食。后特指佛教徒持戒不食鱼肉荤腥。如唐·颜师古《匡俗正谬》卷三所说:「今俗谓桑门(佛教僧侣)斋食为素食。」原先,小乘教徒仍可吃「三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和不为我而杀。大乘教对出家人禁一切肉食。「看经」即阅读佛经。佛门常劝信士「读诵大乘,近善知识」。佛经称为「法宝」、「法身舍利」。看经是佛教徒产生「正信」、「正见」并走上「正道」的主要途径。「穷吃素,老看经」应是世俗的一种偏见。不过,这句俗语的语词意义是说,环境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如元·杨瞿《刘行首》第二折:「你不知道闲官清,丑妇贞,穷吃素,老看经。我如今青春之际,我怎生出的家!」(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