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合十  拼音:hé shí
一种佛教仪式。两掌十指在胸前相合,表示尊敬。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四。槐西杂志四》:「僧年八十馀矣,见公合十肃立。」也作「合掌」、「合手」。
《國語辭典》:合掌  拼音:hé zhǎng
1.一种佛教仪式,两掌相合以表示尊敬。《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合掌道:『居士到成都寻著了尊大人,定必寄个信与贫僧。』」《红楼梦》第三四回:「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也作「合十」、「合手」。
2.诗文中对偶意义相同的词句。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耿湋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閒。』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语拙,『朝』、『昼』二字合掌。」
《國語辭典》:问心(問心)  拼音:wèn xīn
问自己的良心,反省。如:「问心难安」。《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横竖只做一次,也累不到老爷的清名,就是将来外头有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國語辭典》:半斤八两(半斤八兩)  拼音:bàn jīn bā liǎng
半斤和八两轻重相当。比喻彼此不相上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八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也作「八两半斤」。
《國語辭典》:擎拳合掌  拼音:qíng quán hé zhǎng
拱手为礼,以示恭敬。宋。史浩如梦令。摘索衣裳宫样〉词:「容止忒精神,一似观音形象。归向,归向,见者擎拳合掌。」《董西厢》卷二:「阶前僧行,一谜地向前哀告。擎拳合掌,要奴献与贼盗。」也作「合掌擎拳」。
《國語辭典》:水乳交融  拼音:shuǐ rǔ jiāo róng
水与乳融合在一起。比喻彼此关系密切,投合无间。《野叟曝言》第一二九回:「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此时则更水乳交融矣。」《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就到这土娼家认识了小金子,同嫖共赌,几日工夫同吴二扰得水乳交融。」也作「水乳之契」、「乳水交融」。
《漢語大詞典》:六犯清音
明 清 戏曲中串合十数曲为一曲的曲名之一。此由六曲组成,故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曲谱无新,曲牌名有新……更有以十数曲串为一曲,而标以总名,如《六犯清音》《七贤过关》《九迴肠》《十二峰》之类,更觉浑雅。”
合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家之敬礼。即合掌也。(参见:合掌)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合掌)
合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全左右掌之十指,以表吾心专一之敬礼法。支那以拱手为敬,印度以合掌为敬。观音义疏上曰:「合掌者,此方以拱手为恭,外国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诞,专至一心。一心相当故,以此表敬也。」法苑珠林二十曰:「律云:当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或云:叉手白佛言者,皆是歛容呈恭,制心不令驰散。然心使难防,故制掌合一心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合十,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指,以表示自心专一不敢散乱的一种敬礼。
【俗语佛源】
合掌又称「合十」,谓两手十指相合。原为印度表示致敬的礼仪,犹如中国传统以拱手为敬,现代通行以握手为敬。佛家沿用合掌表示一心归敬。如《西游记》第五二回:「那比丘尼至佛前合掌道:『孙悟空有事,要见如来。』」《日用规范》介绍合掌之法:「合掌,手指不得参差,须当胸,高低得所。」《永平清规》谓:「合掌,指头当对鼻端。头低,指头低;头直,指头直。」又有一种合指而不合掌的方式,称为「莲花合掌」。隋·智顗《观音义疏》解释合掌的意义:「外国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诞,真至一心。」今亦泛指虔敬。如冰心《寄小读者》十五:「我无有言说,我只合掌赞美你们的纯洁与伟大。」在俗语中,合掌的用法较多。如明·陈汝元《金莲记·媒合》:「应难量,浮萍踪迹多漂荡,何时合掌。」此指相会,会合。又如清·李渔《怜香伴·倩媒》:「这话说来有些合掌。」此指符合,相符。此外,旧时诗文对偶词句意义类同、相近,谓之「犯合掌」。如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指出:「耿伟《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闲。』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拙,『朝』、『昼』二字合掌。」(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行忏悔时,须合掌当胸,以表诚心之不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