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7
词典
1
分类词汇
36
共36,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去就
非礼
失礼
淫祀
淫祠
踰垣
异服
失仪
奇器
饬身
不觚
踰墙
饬励
饬修
野合
《國語辭典》:
去就
拼音:
qù jiù
1.取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2.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
3.体统、礼数。宋。洪迈《夷坚乙志。卷四。赵士藻》:「汝曹为士大夫,当知去就。」
4.行为举动。《三国志。卷十六。魏书。杜畿传》:「且观畿去就,于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馀人。」
分類:
去就
举止
离去
去留
符合
取舍
行动
不定
合礼
接近
礼节
担任
任官
官职
体统
列举
《國語辭典》:
非礼(非禮)
拼音:
fēi lǐ
1.不合礼仪节度。《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撞著不学好的,非礼相犯。」
2.指对他人猥亵或性骚扰。如:「非礼他人是违法的行为。」
分類:
非礼
合礼
违礼
礼仪
仪制
制度
《國語辭典》:
失礼(失禮)
拼音:
shī lǐ
1.不合乎礼。《庄子。渔父》:「夫遇长不敬,失礼也。」《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2.对人表示礼貌不周的客气话。《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敝上给德大人请安,说昨儿不知道大人驾到,失礼的很。」
分類:
失礼
合礼
礼节
有礼
礼貌
《漢語大詞典》:
淫祀
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
《
礼记·曲礼下
》
:“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 孙希旦 集解:“淫,过也。或其神不在祀典,如 宋襄公 祭 次睢之 社;或越分而祭,如 鲁季氏 之旅 泰山 ,皆淫祀也。” 唐
赵璘
《
因话录
》
卷五:“虽岳海镇凟,名山大川,帝王先贤,不当所立之处,不在典籍,则淫祀也。” 明
宋濂
《吴德基传》
:“其俗好淫祀,有蛇出户限,民怪之以为神至,奔走祠之。” 严复
《有如三保》
:“往者 江 浙 之间有五通神,淫祀也。”
分類:
合礼
礼制
祭祀
不当
《國語辭典》:
淫祠
拼音:
yín cí
滥设的祠庙。《宋书。卷三。武帝本纪下》:「淫祠惑民费财,前典所绝,可并下在所除诸房庙。」《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吴、楚俗多淫祠,仁杰一禁止,凡毁千七百房,止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而已。」
分類:
合礼
礼义
祠庙
《国语辞典》:
踰垣
拼音:
yú yuán
1.跳越短墙。指逃跑。《孟子。滕文公下》:「段干木踰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纳。」
2.比喻不合礼法,踰越礼义。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若能辟礼门以悬规,标义路以植矩,然后踰垣者折肱,捷径者灭趾,何必躁言丑句,诟病为切哉!」
分类:
跳越
短墙
合礼
礼法
逃跑
踰越
越礼
礼义
《國語辭典》:
异服(異服)
拼音:
yì fú
1.奇特怪异,不合礼制的服装。《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2.异族的服饰。唐。
柳宗元
柳州峒氓
诗:「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分類:
异服
外族
合礼
礼制
服饰
奇异
服装
《國語辭典》:
失仪(失儀)
拼音:
shī yí
礼貌或仪态上有所疏失。《南齐书。卷三六。谢超宗传》:「为人仗才使酒,多所陵忽,……以失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西游记》第八五回:「主公,望赦臣等失仪之罪!」
分類:
不符
符合
合礼
礼节
节仪
仪式
有礼
礼貌
《漢語大詞典》:
奇器
(1).奇巧的器物。古代以为邪僻而不合礼制。
《
礼记·王制
》
:“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唐
白居易
《十九息游惰》
:“念奇器之荡心,则正德而人归厚矣。”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
:“应颁制西洋奇器,物小受多利行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第二篇第二章二:“这诗人所嗟叹的‘民之多辟’,大约也就是作奇技奇器的该杀的勾当了。”
(2).谓少有的才能。 明
高启
《答余新郑》
诗:“况君磊落抱奇器,不异一鶚秋空横。”
分類:
奇巧
少有
器物
才能
邪僻
合礼
礼制
《漢語大詞典》:
饬身(飭身)
警饬己身,使自己的思想言行谨严合礼。 汉
刘向
《
说苑·辨物
》
:“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飭身以礼乐。”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
:“昔 孔文子 失於飭身而不闻謚懿。”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
:“有懿夫人,飭身约己。佐公清节,谊不为侈。”
分類:
己身
自己
思想
言行
谨严
严合
合礼
《国语辞典》:
不觚
拼音:
bù gū
比喻名实不符,或不合礼制。《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分类:
名实
不符
合礼
礼制
《国语辞典》:
踰墙(踰墙)
拼音:
yú qiáng
跳墙。指不合礼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罗女生同月日,曾与共塾而作书生,幼谦契合金兰,匪仅踰墙而搂处子。」
分类:
合礼
礼法
《漢語大詞典》:
饬励(飭勵)
(1).亦作“ 飭厉 ”。谓使思想言行合礼制规范。 宋
曾巩
《徐复传》
:“为人倜儻有大志,内自飭励,不求当世之誉。” 王闿运
《李仁元传》
:“ 李仁元 之父 李子墀 、母 陈氏 、妻 金氏 勇义蹈礼,晈焉飭厉。”
(2).犹激励。 郭沫若
《归去来·前线归来》
:“自己所愁着的身体,为兴奋、惭恧、感激种种精神上的活动所饬励、鞭挞、鼓舞,却反而振作起来了。”
分類:
激励
思想
言行
合礼
礼制
规范
《漢語大詞典》:
饬修(飭修,飭脩)
谓思想言行谨严合礼。 宋
苏轼
《祭堂兄子正文》
:“昔我先伯父,内行飭修,閭里之师。”一本作“ 飭脩 ”。
分類:
思想
言行
谨严
严合
合礼
《國語辭典》:
野合
拼音:
yě hé
1.男女苟合,俗称为「野合」。
2.不合礼法的婚姻。《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3.在旷野中交战。《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良骑野合,交锋接矢。」
4.奏乐于郊野。《左传。定公十年》:「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
分類:
野外
野战
男女
合礼
礼仪
合奏
私通
婚配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