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96,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九合诸侯
王良也合休
六合
落落难合
色禽合为荒
苏合与都梁
王霸冰合
纤秾合度
嶰竹合凤
星辰合围
慵来
词典
不合
六合
只合
会合
典故
九合诸侯

相关人物
管仲


《论语注疏·宪问》~2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典故
王良也合休
 
王良执辔
 
王良挟策
 
秣骥王良
 
良御


《荀子·王霸篇》~246~
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人服而埶从之,人不服而埶去之,故王者已于服人矣。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203~
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乐进,驰骛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世皆以为巧,然未见其贵者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83~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典故
落落难合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耿弇〉~7~
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亨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唐·李贤注:「落落犹疏阔也。」
典故
色禽合为荒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例句

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 白居易 杂兴三首之一

典故
苏合与都梁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六〈陈思王曹植·乐府。妾薄命行〉~436~
携玉手,喜同车。北上云阁飞除,钓台蹇产清虚。池塘观沼可娱,仰汎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日既逝矣西藏。更会兰室洞房,华镫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促樽合坐行觞。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裳解履遗绝缨,俛仰笑喧无呈。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坐者叹息舒颜,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晞。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乐府·行路难五首〉~729~
君不见上林苑中客。冰罗雾縠象牙席。尽是得意忘言者。探肠见胆无所惜。白酒甜盐甘如乳。绿觞皎镜华如碧。少年持名不肯尝。安知白驹应过隙。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逶迤好气佳容貌。经过青琐历紫房。已入中山冯后帐。复上皇帝班姬床。班姬失宠颜不开。奉帚供养长信台。日暮耿耿不能寐。秋风切切四面来。玉阶行路生细草。金炉香炭变成灰。得意失意须臾顷。
《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海南诸国·中天竺国〉~797~
中天竺国,在大月支东南数千里,地方三万里,一名身毒。……西与大秦、安息交市海中,多大秦珍物,珊瑚、琥珀、金碧珠玑、琅玕、郁金、苏合。苏合是合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又云大秦人采苏合,先笮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与诸国贾人,是以展转来达中国,不大香也。郁金独出罽宾国,华色正黄而细,与芙蓉华里被莲者相似。国人先取以上佛寺,积日香槁,乃粪去之,贾人从寺中徵雇,以转卖与佗国也。
典故
王霸冰合

相关人物
王霸


《后汉书》卷二十〈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王霸〉~734~
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也。世好文法,父为郡决曹掾,霸亦少为狱吏。常慷慨不乐吏职,其父奇之。遣西学长安。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霸率宾客上谒,曰:「将军兴义兵,窃不自知量,贪慕威德,愿充行伍。」光武曰:「梦想贤士,共成功业,岂有二哉!」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还休乡里。……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令霸至市中募人,将以击郎。市人皆大笑,举手邪揄之,霸惭懅而还。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及至虖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官属大惧。光武令霸往视之。霸恐惊众,欲且前,阻水,还即诡曰:「冰坚可度。」官属皆喜。光武笑曰:「候吏果妄语也。」遂前。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霸护度,未毕数骑而冰解。光武谓霸曰:「安吾众得济免者,卿之力也。」霸谢曰:「此明公至德,神灵之祐,虽武王白鱼之应,无以加此。」武光谓官属曰:「王霸权以济事,殆天瑞也。」以为军正,爵关内侯。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

例句

广利泉涌,王霸冰合。 李瀚 蒙求

典故
纤秾合度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洛神赋〉~897~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脩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典故
嶰竹合凤
 

《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959~
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黄钟: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钟者,种也。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声上宫,五声莫大焉。地之中数六,六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黄,五色莫盛焉。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以黄色名元气律者,著宫声也。宫以九唱六,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始于子,在十一月。
典故
星辰合围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汉书》卷二十六《天文志》
七年,月晕,围参、毕七重。占曰:「毕、昴间,天街也;街北,胡也;街南,中国也。昴为匈奴,参为赵,毕为边兵。」是岁高皇帝自将兵击匈奴,至平城,为冒顿单于所围,七日乃解。

例句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杜甫 伤春五首

典故
相关人物
赵合德


旧题汉·伶玄《飞燕外传》
合德新沐,膏九曲沉水香;为卷发,号新髻;施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莱妆。

例句

轻梳小髻号慵来,巧中君心不用媒。 罗虬 比红儿诗之四十七

《國語辭典》:不合  拼音:bù hé
1.相违、不契合。如:「意见不合」、「个性不合」。《红楼梦》第五回:「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
2.违反或踰越某种道理、条件、潮流等。如:「不合原理」、「不合体制」。《红楼梦》第六三回:「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
3.不该、不当。《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宋江接了金钗,不合把与那娼妓阎婆惜收了;争奈机事不密,被阎婆惜知得来历。」《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细》:「到第三日,不合又往,致阿秀羞愤自缢。」
4.不停、不住。元。睢玄明〈耍孩儿。乐官行径套。尾〉:「把我似救月般响起来,打蝗虫似鬨不合。」
5.不可。《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二人又谏曰:『大王休兵罢战,不合伐纣,恐大王逆也。』」
《國語辭典》:六合  拼音:liù hé
1.上下和东南西北。《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后指天地、宇宙或天下、人世间。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若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南北朝。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为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2.阴阳家以月建和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南齐书。卷九。礼志上》:「五行说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合,建寅月东耕,取月建与日辰合也。」
《國語辭典》:只合  拼音:zhǐ hé
只该、只当。唐。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元来大凡年荒米贵,官府只合静听民情,不去生事。」
分類:应该
《國語辭典》:会合(會合)  拼音:huì hé
1.聚集、相逢。《三国演义》第一○回:「操领了圣旨,会合鲍信,一同兴兵,击贼于寿阳。」《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里前军铜仁守备,后军清江参将,都会合在野羊塘。」
2.待用者得到投合的机会。元。曾瑞〈端正好。一枕梦魂惊套。倘秀才〉曲:「失时也亡了家国,得意后霸了山河,也是君臣每会合。」也作「遇合」。
3.男女匹配。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既然姻缘会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警世通言。卷三五。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般会合,那些个男欢女爱,是偶然一念之差。」
《漢語大詞典》:嶰管
嶰谷 之竹所制的管乐器。亦用作一般箫笛等管乐器的美称。 宋 柳永 《迎新春》词:“ 嶰 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十二事诗》:“极醉 巫山 侧,连吟 嶰 管清。”参见“ 嶰竹 ”。
《漢語大詞典》:嶰竹
产于 嶰谷 的竹。传说 黄帝 使 伶伦 取 嶰谷 之竹以制乐器。见汉书·律历志上。后因以借指箫笛之类管乐器。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莫不捻 嶰 竹以凄楚,拨 湘 絃而激越。” 元 杨维桢 《春侠杂词》之七:“ 蜀 琴声奏双鸳鸯, 嶰 竹和鸣双凤凰。” 清 王夫之 《连珠》之一:“盖闻铜山虽应,瓦釜不鸣; 嶰 竹非均,葭灰何感!”参见“ 嶰谷 ”。
《漢語大詞典》:慵来(慵來)
见“ 慵来粧 ”。
《漢語大詞典》:慵来妆(慵來粧)
古时女子一种娇媚的梳妆。《赵飞燕外传》:“ 合德 新沐,膏九曲沉水香,为卷髮,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粧。”亦省称“ 慵来 ”。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罗虬》:“轻梳小髻号慵来,巧中君心不用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