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96,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草合
一合
一合
合掌
合肥
合一
并合
合乎
合眼
理合
复合
乌合
合从
冻合
应合
《骈字类编》:草合
南北朝 庾肩吾 陇西行 草合前迷路,云浓后暗城。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 松荒三径思元亮,草合平池忆惠连。
《漢語大詞典》:一合
(1).会合;遇合。国语·周语中:“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也。”荀子·议兵:“ 秦 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太公 一合于 周 而侯七百岁, 孙叔敖 一合于 楚 ,而封十世。”
(2).指交锋一次。宋书·孟龙符传:“ 龙符 奋矟接战,每一合,輙杀数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众孩儿曹听我教着:只助我一声喊,只一合活把髠徒捉。”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则一合活拏将 敬德 回来,纔见的好汉。”
(3).犹整个。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小庵虽窄隐幽微,包含着一合天地。”
(4).一盒。 唐 白居易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漢語大詞典》:一合
表数量。十龠为一合。 汉 刘向 说苑·辩物:“十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服一合輙益寿百岁,服一升千岁也。”
分類:数量一合
《國語辭典》:合掌  拼音:hé zhǎng
1.一种佛教仪式,两掌相合以表示尊敬。《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合掌道:『居士到成都寻著了尊大人,定必寄个信与贫僧。』」《红楼梦》第三四回:「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也作「合十」、「合手」。
2.诗文中对偶意义相同的词句。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耿湋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閒。』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语拙,『朝』、『昼』二字合掌。」
《漢語大詞典》:合肥
借指 清 代 李鸿章 。 李 为 安徽 合肥 人,故称。 严复 《原强》:“ 合肥 谓‘以 北洋 一隅之力御 倭 人全国之师’,非过语也。” 汪大燮 《致汪康年诒年书》:“十八, 杨 即以弹 芸阁 就正 合肥 。 合肥 将行有言,若辈与我过不去,我归,看他们尚做得成官否?”
《漢語大詞典》:合一
(1).相合为一。 宋 张载 《正蒙·神化》:“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王夫之 注:“其推行之本,则固合为一气,和而不相悖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我今説箇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2).同一;一致。 鲁迅 《书信集·致唐弢》:“ 日本 的语文是不合一的,学了语,看不懂文。” 许杰 《〈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我觉得,文学与人生是统一的,而且是合一的。”
《漢語大詞典》:并合
合并,合而为一。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比来州县缘不纳见钱,抑令小户数人并合,共成端匹,期会来往,费扰倍多。” 潘漠华 《雨点》:“两个黑影便并合地模糊地印在窗纸上。”
《漢語大詞典》:合乎
与…协调或适应。例如:合乎人民的利益。
表示两者正好一样,如在形状或样子上都完全一样。例如:这两种说法都合乎正统。
符合。例如:合乎事实。
《國語辭典》:合眼  拼音:hé yǎn
闭上眼睛。常用于指睡眠、休息。《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原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坚目张,本不敢动手。」《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如今巴不得各处去逛逛,听见如此,喜的一夜不曾合眼。」也作「閤眼」、「阖眼」。
《國語辭典》:理合  拼音:lǐ hé
依理应当。通常用于公文中,例如:「理合备文呈报」。唐。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道屈方才振,身閒业始专,天教声烜赫,理合命迍邅。」《水浒传》第一九回:「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合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
分類:理当理应
《國語辭典》:复合(複合)  拼音:fù hé
结合在一起。如:「复合词」、「复合之音」。
《國語辭典》:乌合(烏合)  拼音:wū hé
仓卒集合,似乌鸦的聚合,无严整纪律。《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红楼梦》第七八回:「谁知次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馀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
《國語辭典》:乌合之众(烏合之眾)  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
比喻暂时凑合,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梁书。卷三九。羊侃传》:「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文明小史》第三回:「这绿营的兵固然没用,然而出来弹压这般童生。与一班乌合之众,尚觉绰绰有馀。」也作「乌合之卒」。
《國語辭典》:合从(合從)  拼音:hé zōng
战国时苏秦倡导联合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共同抵抗秦国的政策。因六国地处南北,故名「合从」。《文选。贾谊。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也作「合纵」。
《漢語大詞典》:冻合(凍合)
犹言冰封。晋书·慕容皝载记:“ 皝 将乘海讨 仁 ,羣下咸諫,以海道危阻,宜从陆路。 皝 曰:‘旧海水无凌,自 仁 反已来,冻合者三矣。昔 汉光武 因 滹沱河 之冰以济大业,天其或者欲吾乘此而克之乎!’” 唐 李益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诗:“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 汉 使前。” 宋 苏轼 《雪诗》之一:“石泉冻合竹无风,夜色沉沉万境空。” 明 钱澄之 《三一上人雪竹歌》:“叶上离离雪不动,普天冻合无风吹。” 清 陈维嵩 《东风第一枝·丁巳元日大雪是日迎春》词:“白茫茫冻合乾坤,不辨春来何处。”
分類:冰封
《漢語大詞典》:应合(應合)
应当;该当。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一:“ 蓬莱 足云气,应合总从龙。”《元典章·户部四·夫自嫁妻》:“ 张世荣 原要买休钱,应合没官。”
应和配合;应和。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 祥子 以最顺心的帮助。”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五:“两位演员的了解力都很不错,一反一正,一内一外,收到了应合之妙。”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八章:“她们用同样艰苦的脚步配合着前线上的步伐,用自己忠贞的心应合着丈夫的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