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同学(同學)  拼音:tóng xué
1.同师受业。《庄子。知北游》:「娿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周书。卷四○。宇文孝伯传》:「及长,又与高祖同学。」
2.同师受业的人。如:「我们是大学的同班同学。」
《漢語大詞典》:同学究(同學究)
即同学究出身。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至 景德 二年三月丁巳,因赐 李迪 等进士第,赐特奏名:五举以上本科六十四人,‘三传’十八人,同学究二十二人,‘三礼’四十四人。”详“ 同学究出身 ”。
分類:出身
《国语辞典》:老同学(老同学)  拼音:lǎo tóng xué
很久以前就曾经在一起读书的同学。如:「我们都是老同学了,有困难要互相帮助。」
《国语辞典》:同学会(同学会)  拼音:tóng xué huì
毕业同学为联络感情所办的聚会。如:「为了办好毕业后第一次同学会,他们俩费尽了苦心。」
《高级汉语词典》:同班同学  拼音:tóng bān tóng xué
在中小学或大学里属于同一班级的同学
《漢語大詞典》:同学弟(同學弟)
旧时对同官的自谦的称呼。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同官谦称:“词林典故:凡翰林前辈柬称年家眷同学弟。又若后辈之父係前辈,则敍科分係后辈,则称同学弟。”
《漢語大詞典》:同学究出身(同學究出身)
唐 宋 科举均有学究科。 宋 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亦有未经科举而恩赐此称的。 宋 曾巩 《秘书少监陈公神道碑铭》:“子五人,曰 儼 ,尚书比部员外郎……曰 伟 ,同学究出身。”宋史·太祖纪三:“辛卯,赐布衣 王泽方 同学究出身。”宋史·选举志二:“是秋,四方士集行在,帝亲策于 集英殿 ,第为五等,赐正奏名 李易 以下四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学究出身、同出身。”
《國語辭典》:同学录(同學錄)  拼音:tóng xué lù
载有毕业届别、班别、通讯处等资料的同学名录。如:「这本同学录记载同学的资料相当详细,你要好好保存它,以便于通讯连络。」
《國語辭典》:朋友  拼音:péng yǒu
友人的通称。《孟子。滕文公上》:「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文选。曹植。赠丁翼诗》:「我岂狎异人,朋友与我俱。」
《漢語大詞典》:同社
(1).犹同乡,同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2).志趣相同者结社,互称同社。亦谓同在一社。 宋 朱熹 有《己未九日诸友载酒见过次韵为谢并呈同社诸名胜》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明日乃花朝令节,小弟与同社诸友,各出分资,就在 虎丘寺 中,做一箇胜会。”
(3).犹同学。 明 清 时,乡社皆立社学,同社学习者,称“同社”。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二:“石桥执经予最少,十年同社夜臺多。”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
《國語辭典》:学长(學長)  拼音:xué zhǎng
对年级或年龄较高同学的尊称。《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大家立起道:『宋学长请坐。』」
《國語辭典》:同席  拼音:tóng xí
1.同一宴席。《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淳于髡》:「男女同席,履舄交错。」《红楼梦》第二回:「一面说,一面让雨村同席坐了,另整上酒肴来。」
2.同坐一处。古人席地而坐,故称同坐为「同席」。《礼记。曲礼上》:「父子不同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3.共席而眠。指过夫妻生活。《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王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三月不同席。」《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列传。高祖十九女》:「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万彻憃甚,公主羞,不与同席者数月。」
《國語辭典》:同舍生  拼音:tóng shè shēng
在同一书房读书的学生。《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行至鄗,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宋。陶谷《清异录。卷下。五窟》:「善谈者,莫儒生若也。老拙幼学时,同舍生刘垂尤有口材。」
分類:同学学舍
《國語辭典》:学友(學友)  拼音:xué yǒu
求学期间的朋友,通常指同届同学,后亦称同一家族的同年级同学为「学友」。也作「学伴」。
分類:学友同学
《漢語大詞典》:书友(書友)
(1).对书贾的尊称。 清 黄丕烈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书经补遗〉元钞本》:“余素好书,於书友之往来者,即无甚当意,亦必稍与交易,毋使败兴而去。” 唐韬 《晦庵书话·翰墨缘》:“对于书店掌柜,藏书家和版本学者一向都很尊重,称之曰‘书友’。”
(2).犹同学。 缪敏 《弋横农民暴动》:“ 志敏 同志到 蓝子坂 先找 花春山 同志,说是书友。”
分類:同学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