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别宅
(1).犹别第。正宅以外的住宅。晋书·裴楷传:“﹝ 裴楷 ﹞尝营别宅,其从兄 衍 见而悦之,即以宅与 衍 。”
(2).旧指无正式夫妻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又称外妇、外妻。 唐 顾况 《瑶草春》诗序:“ 陇 西 李迅 者,纳别宅 监奴 。”
《漢語大詞典》:外宠(外寵)
(1).指宠臣。左传·闵公二年:“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内宠之妾,肆夺於市;外宠之臣,僭令於鄙。”
(2).娈童;男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板桥 多外宠,尝言欲改律文笞臀为笞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青县 有人陷大辟,县令好外宠。其子年十四五,颇秀丽。乘其赴省宿馆舍;邀之於途,託言牒诉而自献焉。狱竟解。实为孌童,人不以孌童贱之,原其心也。”
(3).指丈夫在婚外所宠爱而与之同居的女子。 茅盾 《虹》八:“ 梅女士 不满意现在这寓处,因为是 惠省长 介绍来住的,说不定这里的上下人等都把她看成省长的外宠罢。”
《國語辭典》:私房  拼音:sī fáng
1.自己的私室。《周书。卷三一。韦孝宽传》:「事兄嫂甚谨,所得俸禄,不入私房。」《北史。卷三二。崔挺传》:「一钱尺帛,不入私房。」
2.家中个人的私蓄。《孤本元明杂剧。剪发待宾。第三折》:「这的是您娘的私房,且与你做面皮。」《儒林外史》第五回:「昨日典铺内送来三百两利钱,是你王氏姐姐的私房。」
3.隐密的、不可公开的。《警世通言。卷三五。况太守断死孩儿》:「二来自得支助指教,以为恩人,凡事直言无隐。今日这件私房关目,也去与他商议。」
4.属于个人特有的。如:「私房面」、「私房钱」、「私房菜」。
《國語辭典》:不孕  拼音:bù yùn
无法怀胎。如:「这对夫妇结婚多年,一直为不孕所苦。」
《國語辭典》:远兄弟(遠兄弟)  拼音:yuǎn xiōng dì
关系比较疏远的同族兄弟,或不同居的兄弟。《礼记。檀弓上》:「有殡,闻远兄弟之丧,虽缌必往。」
《漢語大詞典》:匹居
雌雄同居。朱子语类卷八一:“王鳩,尝见 淮 上人说 淮 上有之……人未尝见其匹居而乘处,乘处,谓四箇同处也,只是二箇相随,既不失其偶,又未尝近而相狎。”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二十“乖居”:“乖当为乘字之误也。乘者,匹也。言雌雄有别,不匹居也。”
分類:雌雄同居
《漢語大詞典》:同垣
同居谏垣。指同为谏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太座师:“近日 亓靖初 给事用事,有 江西 祝给事 与之同垣,其认师弟极称亲切。”
分類:同居谏官
《國語辭典》:鱼肚白(魚肚白)  拼音:yú dù bái
接近鱼肚子的白色,常用来形容黎明的天色。如:「接近清晨,天边已呈现一片鱼肚白了。」
《漢語大詞典》:文子同升
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语出论语·宪问:“ 公叔文子 之臣大夫 僎 与 文子 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你回去对家主説,倘若边疆告捷,海宇承平,一定要叙功论赏,不但家主身荣,连你也有好处,少不得倣前徽, 文子 同升,与伊行,并事公家。”
《國語辭典》:轧姘头(軋姘頭)  拼音:gá pīn tou
乱搞男女关系。《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刚才这个女人,名字叫做广东阿二,十三、四岁上,曾在学堂里读过一年的外国书,不晓得怎么到了十七、八岁上,竟而改变了脾气,专门轧姘头、吊膀子。」
《国语辞典》:南阮北阮  拼音:nán ruǎn běi ruǎn
晋代阮籍与阮咸同居道南,其他阮姓同族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贫。典出《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后用以指聚居一处,但贫富悬殊的同族人家。
《国语辞典》:核心家庭  拼音:hé xīn jiā tíng
家庭组合的方式之一,一般指配偶及其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所组成的家庭。也称为「小家庭」。
《国语辞典》:家庭寄养(家庭寄养)  拼音:jiā tíng jì yǎng
贫苦无依或家庭发生变故,不能与亲生父母同居的儿童,临时将其寄养在适当的家庭,称为「家庭寄养」。
《国语辞典》:试婚(试婚)  拼音:shì hūn
指结婚前双方先同居一段时间,以试验双方的兴趣志向、目标理想是否一致,生活习惯能否适应,然后再做结婚的决定。
《國語辭典》:锅伙(鍋伙)  拼音:guō huo
旧时的工人、小贩等临时共同食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