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照发(照發)  拼音:zhào fā
照此发出。多用于批发公文、电报等。
《國語辭典》:吐口  拼音:tǔ kǒu
透露口风。《金瓶梅》第三七回:「这婆子见他吐了口儿,坐了一回,千恩万谢去了。」
《漢語大詞典》:使的
使得。行,可以。多用为同意他人意见,或应答他人之词。 元 郑廷玉《金凤钗》第一折:“[正末云]你子母休熬煎,我到来朝一日,向 周桥 上题笔卖诗,若卖得些钱养活你,若卖不的再做做计较。[旦云]这等説也使的。”红楼梦第十五回:“好哥哥,你只别嚷,你要怎么着都使的。”
《國語辭典》:劝说(勸說)  拼音:quàn shuō
劝告。《汉书。卷七一。疏广传》:「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也作「劝解」。
《國語辭典》:允诺(允諾)  拼音:yǔn nuò
答应、同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当下刘元普又说起长公子求亲之事,张老夫人欣然允诺。」
《国语辞典》:说动(说动)  拼音:shuō dòng
劝说使同意。《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待我去看看他们。要能说动他们走了更妙,省得多事。」
分类:劝说同意
《國語辭典》:借道  拼音:jiè dào
借路经过。《谷梁传。僖公二年》:「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韩非子。说林上》:「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赵肃侯将不许,赵刻曰:『君过矣!』」也作「假道」。
《漢語大詞典》:注同
谓签字表示同意。陈书·姚察传:“时硕学名儒、朝端在位者,咸希上旨,竝即注同。”南史·齐纪上·高帝:“﹝帝﹞因索笔下议,餘并注同。”
分類:签字同意
《漢語大詞典》:许认(許認)
同意、承认。 张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第二节:“窃谓宜以此时顺天人之归,谢帝王之位,俯从羣愿,许认共和。”
分類:同意承认
《国语辞典》:同盟者  拼音:tóng méng zhě
同意参加共同缔结盟约者。
《漢語大詞典》:乡纳(鄉納)
谓同意并加采纳。汉书·萧望之传:“四人同心谋议,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 颜师古 注:“乡,读曰嚮。意信嚮之而纳用其言。”
分類:同意采纳
《國語辭典》:透支  拼音:tòu zhī
1.支用款项超过收入。如:「这个月又透支不少钱了。」
2.存户与银行协定,在其存款馀额上可超额动支某一额度的资金贷与方式。
3.所付出的金钱、心力超过所能负荷的限度。如:「体力透支」。
《国语辞典》:纳意(纳意)  拼音:nà yì
同意、接受。如:「这门婚事,我不纳意,你们不要强迫我!」
分类:同意接受
《國語辭典》:盗印(盜印)  拼音:dào yìn
1.窃取印章。
2.未经版权所有者同意,私自转印他人著作的行为。如:「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盗印书刊。」
《漢語大詞典》:卖邻(賣鄰)
出卖邻邦。指 春秋 时 虞公 贪贿、同意让 晋 假道灭 虢 事。 晋 潘岳 《西征赋》:“降 曲崤 而怜 虢 ,託与国於亡 虞 ,贪诱赂以卖邻,不及腊而就拘。”参阅左传·僖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