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0,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参看
北凉
唱喏
重播
联第
破篷
乱箭
约矢
轰动
相声
哄笑
点歌
连玺
排枪
兔跃
《國語辭典》:参看(參看)  拼音:cān kàn
参考、参阅。《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朱文公解经,自立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
《国语辞典》:北凉(北凉)  拼音:běi liáng
朝代名。(西元401~439)与东晋同时的十六国之一。胡人沮渠蒙逊所建,据有今甘肃张掖县地。
《國語辭典》:唱喏  拼音:chàng rě
1.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邦老做拜旦儿科云)嫂嫂,我唱喏哩。」《西游记》第五回:「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2.古代贵人驾车出行时,由差役前导,高声喏喝,使人规避。明。周祈《名义考。卷六。人部。唱喏》:「贵者将出,唱使避己,故曰唱喏。」
《漢語大詞典》:唱诺(唱諾)
见“ 唱喏 ”。
《国语辞典》:重播  拼音:chóng bò
广播或电视节目,初次播放之后,再于不同时段重新播放,称为「重播」。
《漢語大詞典》:联第(聯第)
(1).科举考试中数人同时及第。新唐书·欧阳詹传:“举进士,与 韩愈 、 李观 、 李絳 、 崔羣 、 王涯 、 冯宿 、 庾承宣 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
(2).指在各级考试中接连及第。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能前知二子皆列卿,然长者联第,次者当后十年。”
《漢語大詞典》:破篷
副虹。指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 清 施鸿保 《闽杂记·破篷》:“破篷,断霓也。海中六七月间见之,必有疾风猛雨,其状如海船上破篷半片,孤悬天际,故名。”
《国语辞典》:乱箭(乱箭)  拼音:luàn jiàn
很多箭矢同时射向一目标。《三国演义》第七回:「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见船傍岸,乱箭俱发。」
《漢語大詞典》:约矢(約矢)
谓一次同时取四枝箭。礼记·少仪:“侍射则约矢。” 郑玄 注:“不敢与之拾取也。” 孔颖达 疏:“凡射必计耦,先设楅在中庭。楅者两头为龙头,中央共一身,而倚箭於楅身上。上耦前取一矢,下耦又进取一,如是更进,各得四箭而升堂,插三於要,而手执一隻。若卑者侍射,则不敢更拾进取,但一时并取四矢,故云则约矢也。”
分類:同时
《國語辭典》:轰动(轟動)  拼音:hōng dòng
同时惊动多数人或引起多数人的注意。如:「他的壮烈事迹,轰动了全国。」也作「哄动」、「烘动」。
《國語辭典》:相声(相聲)  拼音:xiàng shēng
一种曲艺。起源于北平,以引人发笑为特色,分说、学、逗、唱等表现手法,擅长讽刺。表演的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
《漢語大詞典》:哄笑(鬨笑)
众人同声大笑。 宋 孔平仲 《上元作》诗:“太守凭高列歌吹,游人哄笑观俳优。” 鲁迅 《呐喊·孔乙己》:“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茅盾 《子夜》十:“忽然一阵哄笑声从外边传来。”
鬨笑:许多人同时大笑。《宣和遗事》前集:“ 灵素 所言,杂以滑稽喋语,上下为大鬨笑,莫有君臣之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洪遂初:“众鬨笑而散。” 汪东 《铅椠馀录》:“遽仓皇出,合坐鬨笑。”
《國語辭典》:点歌(點歌)  拼音:diǎn gē
听众以写信或打电话方式,要求电台播放或演唱者演唱自己所选择的歌曲。如:「本节目开放现场叩应,让听众点歌。」
《漢語大詞典》:连玺(連璽)
同时佩两颗官印。《文选·左思〈咏史〉之三》:“连璽燿前庭,比之犹浮云。” 李善 注:“ 仲连 逃海上,再封,故言连璽。”
《國語辭典》:排枪(排槍)  拼音:pái qiāng
1.一种猎枪。如:「他善用排枪打猎。」
2.许多枪枝同时射击的火力。如:「集中火力,用排枪齐放。」
《国语辞典》:兔跃(兔跃)  拼音:tù yuè
一种地板运动。以双脚蹬地,同时双臂后摆,使身体前扑,待手掌著地,再推地跃起。也作「兔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