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一时(一時) 拼音:yī shí
1.一个时辰。《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2.一个季节。《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汉书。卷九。元帝纪》:「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亡终岁之功。」
3.一段时间。《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4.当代、一个时代。《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数年之间,聚贿千万,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兼授右仆射,一时薰灼无比。」
5.同时。《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耶。」《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诣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凡诸绝祚,一时并祀。」
6.短时间内,即刻、突然。《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死是一时死不来,我明日就做和尚去。」《红楼梦》第五七回:「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也作「一时间」、「一时之间」。
7.一旦。《汉书。卷三五。吴王刘濞传》:「吴与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红楼梦》第四回:「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
2.一个季节。《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汉书。卷九。元帝纪》:「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亡终岁之功。」
3.一段时间。《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4.当代、一个时代。《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数年之间,聚贿千万,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兼授右仆射,一时薰灼无比。」
5.同时。《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耶。」《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诣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凡诸绝祚,一时并祀。」
6.短时间内,即刻、突然。《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死是一时死不来,我明日就做和尚去。」《红楼梦》第五七回:「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也作「一时间」、「一时之间」。
7.一旦。《汉书。卷三五。吴王刘濞传》:「吴与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红楼梦》第四回:「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
《國語辭典》:一方 拼音:yī fāng
1.某一地区。《诗经。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若一年缺祭,必然大兴风雨,毁苗杀稼,殃及六畜。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至庙中。」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國語辭典》:一面 拼音:yī miàn
1.一个完整的部分。如:「独当一面」。《汉书。卷四○。张陈王周传。张良》:「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孽海花》第五回:「庄寿香大刀阔斧,气象万千,将来可以独当一面。」
2.两种动作同时进行时,用「一面」以为副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今一面著人去追他转来,便有下落;一面著人去报他大娘子到来,再作区处。」《老残游记》第六回:「同这北街上的张二秃子,一面吃酒,一面说话。」
3.见面一次。如:「我跟他见过一面。」《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的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
4.另一个角度或另一种面目。如:「今天才知道,外表冷漠的他原来也有仁慈的一面。」
5.单一方面。如:「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还要再仔细求證才好。」《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官人方才说『听不得一面之词』,我想人众则公,明日约同衙门几位朋友大家禀一声,必然听信。」
6.满脸。唐。李白 赠段七娘诗:「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7.表示数量,用于扁平的物品或整片的景物。《红楼梦》第一二回:「说毕,从搭连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屋后横七竖八,几棱窄田埂,远远的一面大塘,塘边都栽满了榆树、桑树。」
2.两种动作同时进行时,用「一面」以为副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今一面著人去追他转来,便有下落;一面著人去报他大娘子到来,再作区处。」《老残游记》第六回:「同这北街上的张二秃子,一面吃酒,一面说话。」
3.见面一次。如:「我跟他见过一面。」《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的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
4.另一个角度或另一种面目。如:「今天才知道,外表冷漠的他原来也有仁慈的一面。」
5.单一方面。如:「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还要再仔细求證才好。」《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官人方才说『听不得一面之词』,我想人众则公,明日约同衙门几位朋友大家禀一声,必然听信。」
6.满脸。唐。李白 赠段七娘诗:「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7.表示数量,用于扁平的物品或整片的景物。《红楼梦》第一二回:「说毕,从搭连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屋后横七竖八,几棱窄田埂,远远的一面大塘,塘边都栽满了榆树、桑树。」
《漢語大詞典》:东都门(東都門)
汉 代 长安 城东门之一,即 宣平门 。《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 宣平门 ,民间所谓 东都门 ……又 疏广 太傅、 受 少傅,上疏乞骸归,公卿大夫为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即此门也。”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羣公祖二 疎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太平多欢娱,飞盖 东都门 。”
《漢語大詞典》:五侯
(1).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参见“ 五侯九伯 ”。
(2).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汉成帝 封其舅 王谭平 阿侯 、 王商 成都侯 、 王立 红阳侯 、 王根 曲阳侯 、 王逢时 高平侯 。见《汉书·元后传》。《文选·鲍照〈数诗〉》:“五侯相饯送,高会集 新丰 。” 李善 注:“《汉书》曰: 成帝 悉封舅 王谭 、 王立 、 王根 、 王逢时 、 王商 为列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3).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东汉 大将军 梁冀 擅权,其子 梁胤 、叔父 梁让 及亲属 梁淑 、 梁忠 、 梁戟 皆封侯。《后汉书·陈蕃传》:“前 梁氏 五侯,毒徧海内。” 李贤 注:“五侯谓 胤 、 让 、 淑 、 忠 、 戟 五人。”
(4).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汉桓帝 封宦者 单超 新丰侯 、 徐璜 武原侯 、 左悺 上蔡侯 、 具瑗 东武阳侯 、 唐衡 汝阳侯 。《后汉书·宦者传·单超》:“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5).泛指权贵豪门。 唐 韩翃 《寒食》诗:“日暮 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 刘绩 《早春寄白虚室》诗:“残雪未消双凤闕,春风先入五侯家。” 清 龚自珍 《摸鱼儿》词:“五侯门第非儂宅,賸可五湖同去。”
(2).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汉成帝 封其舅 王谭平 阿侯 、 王商 成都侯 、 王立 红阳侯 、 王根 曲阳侯 、 王逢时 高平侯 。见《汉书·元后传》。《文选·鲍照〈数诗〉》:“五侯相饯送,高会集 新丰 。” 李善 注:“《汉书》曰: 成帝 悉封舅 王谭 、 王立 、 王根 、 王逢时 、 王商 为列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3).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东汉 大将军 梁冀 擅权,其子 梁胤 、叔父 梁让 及亲属 梁淑 、 梁忠 、 梁戟 皆封侯。《后汉书·陈蕃传》:“前 梁氏 五侯,毒徧海内。” 李贤 注:“五侯谓 胤 、 让 、 淑 、 忠 、 戟 五人。”
(4).指同时封侯的五人。 汉桓帝 封宦者 单超 新丰侯 、 徐璜 武原侯 、 左悺 上蔡侯 、 具瑗 东武阳侯 、 唐衡 汝阳侯 。《后汉书·宦者传·单超》:“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5).泛指权贵豪门。 唐 韩翃 《寒食》诗:“日暮 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 刘绩 《早春寄白虚室》诗:“残雪未消双凤闕,春风先入五侯家。” 清 龚自珍 《摸鱼儿》词:“五侯门第非儂宅,賸可五湖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