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同源  拼音:tóng yuán
1.水流来自同一源头。晋。左思〈魏都赋〉:「墱流十二,同源异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注》:「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
2.事物之来源相同。《后汉书。卷六四。吴延史卢赵列传。延笃》:「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然则利交同源,派流则异。」
《分类字锦》:与醴同源(与醴同源)
水经注淮水与醴水同源俱导西流为醴东流为淮自潜流地下三十许里东出桐柏之大复山南谓之阳口水南即复阳县也
《國語辭典》:同源词(同源詞)  拼音:tóng yuán cí
同一语根所衍生的不同语词。其来源相同,故在语音、语义都保留若干关系,是语言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可指一个语言中的现象,如汉语的「刚」和「强」;亦可指同语系不同语言中的语词,如汉语的「三」及藏语的gsum。
《分类字锦》:同源分流
陶潜赠长沙公族祖诗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晤叹念兹厥初
分类:宗族
《漢語大詞典》:同源共流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文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吕延济 注:“谓同奉天子之化也。”
《漢語大詞典》:同源异流(同源異流)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明 何景明 《寄粹夫》诗之一:“君就 河内 栖,予从 关 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乖心跡。”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何景明》:“﹝ 仲默 ﹞惟七言律与 献吉 同源而异流。”亦作“ 同源异派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漢語大詞典》:同源异派(同源異派)
见“ 同源异流 ”。
《漢語大詞典》:同源字
音、义相同或相近,属同一语源的字,如“古”和“故”,“志”和“识”等。 王力 《同源字论》一:“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 王力 《同源字论》二:“但是同源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必须以先 秦 古音为依据,因为同源字的形成,绝大多数是上古时代的事了。”
《国语辞典》:异派同源(异派同源)  拼音:yì pài tóng yuán
流派虽异,根本同源。唐。贾餗〈扬州华林寺大悲禅师碑铭〉:「慈悲广大兮妙力无边,八方度门兮异派同源。」
《国语辞典》:药食同源(药食同源)  拼音:yào shí tóng yuán
一种养生方法。为中国人独有的特殊观念。即利用各种食物来调养生理机能,使气血顺畅,疾病不生。如夏季的凉补,冬季的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