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记(行記)
指记述游览的文章。
犹言同行业。《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 西门庆 ﹞笑駡道:‘怪不的你这狗材,行记中人,只护行记中人,又知这当差的甘苦。’”
《漢語大詞典》:偶行
结伴同行。战国策·楚策一:“ 城浑 出 周 ,三人偶行,南游於 楚 。”
《國語辭典》:联盟(聯盟)  拼音:lián méng
团体或组织之间因利害关系或共同目的而缔结盟约,形成组织,称为「联盟」。
《國語辭典》:商行  拼音:shāng háng
规模较大的商店。
《國語辭典》:行院  拼音:háng yuàn
1.妓院。《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不一日,三场已毕,同寓举人候榜,拉去行院中游串,作东戏耍。」
2.妓女。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我不比等閒行院,煞教我占场儿住老丽春园。」
3.金元时,院本或杂剧艺人的居所。亦指演杂剧或院本的艺人。
4.同行。《警世通言。卷三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陶铁僧当初只道是除了万员外不要到我,别处也有经纪处;却不知吃这万员外都分付了行院,没讨饭吃处。」
《國語辭典》:行会(行會)  拼音:háng huì
同业组织。由同行的人共同组织而成,早期多为贸易与工匠团体,其目的在于协调利益冲突、议订行规,以及建立行业的社会正当性。行会又称基尔特,即英文Guild的中文音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行」初现于隋代,指都市中的各种行业与组织;清代以后,主要以「会」、「公所」、「帮」来指称同业组织。参见「基尔特」条。
《漢語大詞典》:行伴
出行的同伴。
同行当的伙伴。百喻经·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伎人之中有患寒者,著彼戏衣罗刹之服,向火而坐,时行伴中从睡寤者,卒见火边有一罗刹,竟不諦观,捨之而走。”
《漢語大詞典》:旅拜
谓同行拜手礼。宋史·种师道传:“ 童贯 握兵权而西,翕张威福,见者皆旅拜, 师道 长揖而已。”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特牲礼献宾如视濯时之长宾特拜,众宾旅拜。”
分類:同行拜手
《國語辭典》:行规(行規)  拼音:háng guī
同业间共同遵守的规约。如:「做一行要懂一行,尤其不要触犯行规!」《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我说:『朋友,你错怪了我了!这同行彼此相救是我们一个行规。况这事云过天空,今日既承下顾,掀过这篇子去,现成儿的酒席,咱们喝酒。』」
《國語辭典》:集团(集團)  拼音:jí tuán
为特定目的集合在一起,并且行动一致的组织团体。
《漢語大詞典》:集团购买力(集團購買力)
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社会单位购买公用消费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同社会“个人购买力”相对。《中国经济年鉴(1981年)·重要经济文献和经济政策法令》:“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國語辭典》:同路人  拼音:tóng lù rén
凡同情、赞助某一政治组织的政策、主张,且实际提供各种帮助,而自己又不属该组织的成员,都称为「同路人」。
《漢語大詞典》:陪拜
陪同行拜礼。金史·礼志二:“皇帝再拜,上香讫,又再拜。臣僚并陪拜,依班次起居,如常仪。”金史·礼志二:“阁门皆相应赞,殿门外臣僚陪拜如常仪。”
《漢語大詞典》:零雀
小鸟名。色黑,正月旦日,为蜜蜂同行诸山,寻求安身之处,故也称蜜母。太平御览卷九二八引 晋 郭璞 《蜜蜂赋》:“大君以总群氏,又协气於零雀。”原注:“蜜母,一名零雀。”参见“ 蜜母 ”。
《漢語大詞典》:蜜母
随护蜜蜂的黑色小鸟。太平御览卷九二八引 三国 吴 沈莹 《临海异物志》:“蜜母,小鸟也。色黑。正月旦为蜜蜂周行诸山,求安处,蜂随之。蜜母暮还入蜂中。”
《國語辭典》:老前辈(老前輩)  拼音:lǎo qián bèi
对年纪较大、经验较丰富、资格较老者的尊称。《红楼梦》第二回:「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老前辈这个办法果然极好,要是上海也能如此,那有意外之变呢?」
《國語辭典》:随波逐浪(隨波逐浪)  拼音:suí bō zhú làng
比喻没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只依从环境、潮流而行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至于那鸨儿们,一发随波逐浪,那晓得叶落归根?」亦指灵活应事,不落于固定形式。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杜少陵四》:「其一为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也作「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