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取誉
矜名
受名
声施
响亮
赋声
令声
污名
休名
擅声
直名
行名
事望
雅名
瑰望
《漢語大詞典》:取誉(取譽)
博取称赞或好名声。 唐 杜甫 《绝句》之四:“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漢語大詞典》:矜名
崇尚名声。后汉书·袁术传:“ 术 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陵物。”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先辈矜名太过,论多拘泥如此。”
分類:崇尚名声
《漢語大詞典》:受名
(1).获得名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其水又西北,右合一水,水出东山,北俗谓之 贷敢山 ,水又受名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巨淀县 ﹞东南则 巨淀湖 ,盖以水受名也。”
(2).获得名声。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名以同事而章:“孟子:‘ 禹 稷 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考之曰:‘ 啟 呱呱而泣,予弗子。’此 禹 事也,而 稷 亦因之受名。”
分類:获得名声
《漢語大詞典》:声施(聲施)
(1).名声流传。《淮南子·修务训》:“ 段干木 不趍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施千里。”史记·萧相国世家:“ 淮阴 、 黥布 等皆以诛灭,而 何 之勋烂焉。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与 閎夭 、 散宜生 等争烈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巨然 声施至今, 刘 遂寂寂。”
(2).为世人所传扬的名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今 裘 ( 裘叔度 )官至尚书,声施赫奕。”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所号称英君哲相﹞皆乘此潮流,因势而利导之,故能建造民族的国家,声施烂然。”
《國語辭典》:响亮(響亮)  拼音:xiǎng liàng
1.声音宏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有礼度熟闲,仪容出众,声音响亮的,众人就推举他做了。」《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任你坚冰冻厚几尺,一声响亮,叫他登时粉碎。」
2.具知名度。如:「名声响亮。」
《漢語大詞典》:赋声(賦聲)
善于辞赋的名声。金史·忠义传三·肩龙:“ 肩龙 在太学有赋声。”
分類:辞赋名声
《漢語大詞典》:令声(令聲)
美好的名声。汉书·韦玄成传:“嗟我小子,干贰其尤,队彼令声,申此择辞。” 颜师古 注:“令,善也。”
分類:美好名声
《國語辭典》:污名(汙名)  拼音:wū míng
恶名、不好的名声。《管子。中匡》:「四邻宾客,入者说,出者誉,光名满天下;入者不说,出者不誉,污名满天下。」
《漢語大詞典》:休名
美好的名声。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 刘昞 注:“骨气相应,名是以美。”隋书·孝义传序:“匹夫匹妇行之於閭阎,则播徽烈於当年,扬休名於千载。”
分類:美好名声
《漢語大詞典》:擅声(擅聲)
享有名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琳瑀 以符檄擅声, 徐干 以赋论标美。”南史·袁昂传:“ 昭明太子 薨,立 晋安王 纲 为皇太子, 昂 独表言宜立 昭明 长息 欢 为皇太孙。虽不见用,擅声朝野。”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公既以能为文辞擅声於朝,多铭卿大夫功德,然其为家不视簿书,未尝问有亡。”
《漢語大詞典》:直名
正直的名声。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始至 襄阳 ,詔拜諫议大夫。既至,日言事,不阿权臣,謇然有直名,遂号为才臣。”
分類:正直名声
《漢語大詞典》:行名
谓追逐名声。庄子·大宗师:“行名失己,非士也。” 成玄英 疏:“必所行求名而失己性,非有道之士。”
分類:追逐名声
《漢語大詞典》:事望
名声,声望。《后汉书·第五伦传》:“今宜为选贤能以辅助之,不可復令 防 ( 马防 )自请人,有损事望。”
分類:名声声望
《漢語大詞典》:雅名
谓名声美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洪 ( 洪迈 )雅名博洽,然於诸史《艺文志》不甚究心。”
分類:名声美好
《漢語大詞典》:瑰望
亦作“瓌望”。 犹美望。谓声望美好,名声大。 晋 范宁 《〈穀梁传〉序》:“而 汉 兴以来,瓌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準裁靡定。” 杨士勋 疏:“瓌望犹美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