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附骥攀鳞(附驥攀鱗)
比喻追随于有名望地位的人左右,以使自己成名。 宋 惠洪 《代夏均甫宴人致语》诗:“青天白日心常在,附驥攀龙志未摧。”
《國語辭典》:公才公望  拼音:gōng cái gōng wàng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指三公或辅弼大臣的才识和名望。《梁书。卷二一。王暕传》:「时文宪作宰,宾客盈门,见暕相谓曰:『公才公望,复在此矣。』」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七四:「然公才公望,圣主探知,卿贰之迁,定当不远。」
《國語辭典》:德高望重  拼音:dé gāo wàng zhòng
德行高,声望隆。多用以称颂年高德劭,且有声望的人。明。归有光〈上总制书〉:「伏惟君侯,德高望重,谋深虑渊。」也作「德隆望重」、「德隆望尊」、「德深望重」、「德尊望重」。
《国语辞典》:大牌  拼音:dà pái
1.在某一行业中,拥有杰出的成就或名望。如:「大牌律师」、「大牌医师」、「大牌教授」。
2.为人非常骄傲、自满。如:「这人大牌得很,常对人颐指气使,一点也不懂得谦虚。」
3.玩扑克牌时,与其他各副牌组相较,占有绝大优胜的牌,称为「大牌」。如:「他手上握有大牌,要赢他可难喔!」
《國語辭典》:齐名并价(齊名並價)  拼音:qí míng bìng jià
声名相等,价值相当。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漢語大詞典》:年高望重
年纪大,名望高。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 马寅初 先生,也……被‘遣送前方考察经济’。” 洪深 《五奎桥》:“ 周 乡绅颏下的长须,教人看了觉得他是‘年高望重’,不止他实际所过的五十三岁了。”
《漢語大詞典》:借衔(借銜)
利用他人的名望地位。明史·贺逢圣传:“ 湖广 建 魏忠贤 生祠, 忠贤 闻上梁文出 逢圣 手,大喜,即日诣 逢圣 。 逢圣 曰:‘误,借衔陋习耳。’ 忠贤 咈然去。翌日削 逢圣 籍。”
《漢語大詞典》:侔名
齐名;名望相等。战国策·中山策:“我万乘之国, 中山 千乘之国也,何侔名於我?”
《漢語大詞典》:名公巨人
亦作“ 名公鉅人 ”。 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唐 韩愈 《徐偃王庙碑》:“自 秦 至今,名公巨人,继跡史书。” 宋 刘麟 《〈元氏长庆集〉序》:“其餘名公鉅人之文,所传盖十一二尔。”
《漢語大詞典》:名公巨卿
亦作“ 名公鉅卿 ”。 指有名望的权贵。《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与他往来的,俱是名公巨卿。” 清 侯方域 《重修书院碑记》:“行之既久,归之名公鉅卿接踵其间,出为当世用不絶。”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这一种螃蟹式的名公巨卿,现在都阔别得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