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职详(职详)
唐书席豫传韩休辅政举代已入拜吏部侍郎明皇曰卿前日考功职详事允故有今授豫典选六年拔寒远士多至台阁当时推知人号席公云
分类:吏部
《國語辭典》:演礼(演禮)  拼音:yǎn lǐ
演练礼仪。《西游记》第五回:「先至通明殿演礼,后方去赴宴。」
《漢語大詞典》:卓荐(卓薦)
因卓异而被举荐。 清 制,吏部考核官吏,才能出众的称为“卓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高要 令 杨国霖 兰坡 ,作吏三十年,两膺卓荐,傲兀不羈。”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书:“ 次白 为 太湖 同知,曾以濬河便民,荐举加知府衔。次年復以计典卓荐,擢守 徐州 ,洊至开府。”
《漢語大詞典》:关试(關試)
唐 宋 时吏部对进士的考试。合格者方能为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篇:“近年及第未过关试皆称新及第进士。”宋史·选举志一:“登科之人,例纳朱胶綾纸之直,赴吏部南曹,试判三道,谓之关试。”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关试,吏部试也。进士放榜勑下后,礼部始关吏部。吏部试判两节,授春关,谓之关试,始属吏部守选。”
《漢語大詞典》:驳行(駁行)
亦作“駮行”。
(1).驳杂不纯美的德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有术之主,信赏以尽能,心罚以禁邪,虽有駮行,必得所利。” 王先慎 集解:“駮行,不贞白而駮杂者。”
(2).谓交议奏参的公文被吏部驳回。《六部成语注解·吏部》:“驳行:交部参奏之件或有不合例者,则由部行文驳之。”
《分类字锦》:除棘
唐书姜晦传为吏部侍郎主选曹史皆请托为奸前领选者周棘扈藩检窒内外犹不禁止晦悉除之示无防限然处事精明私相属诿罪辄得皆以为神始晦革旧示简廷议恐必败既而赃赇路塞而流品有叙众乃伏
分类:吏部
《漢語大詞典》:摄选(攝選)
指兼任吏部尚书。魏书·临淮王彧传:“累迁侍中、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兼尚书左僕射,摄选。”北史·邢昕传:“ 齐文襄王 摄选,拟 昕 为司徒右长史,未奏,遇疾卒,士友悲之。”
《國語辭典》:掣签(掣籤)  拼音:chè qiān
抽签。一种明、清分发官吏的办法。《明史。卷二二四。孙丕扬传》:「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乃创为掣签法,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董知县一路到了京师,在吏部投了文,次日过堂掣签。」也作「掣签」。
《漢語大詞典》:对注(對注)
唐 制,凡由吏部拟授的官职,再经门下侍中、给事中复审,称为“对注”。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蔡京除吏:“ 唐 天宝 之季, 杨国忠 以右相兼吏部尚书,大集选人注拟於私第。故事:注官讫,过门下侍中、给事中。 国忠 呼左相 陈希烈 於座隅(原注:时改侍中为左相),给事中在列,曰:‘既对注矣,过门下了矣。’”
《分类字锦》:明拔
魏志崔琰传注先贤行状曰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于朝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清议十有馀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仁
分类:吏部
《漢語大詞典》:留授
清 制官吏奏荐形式之一,其法由吏部及本属衙门奏荐候缺任命。清史稿·选举志五:“京司官、小京官、笔帖式,分留授、调授、拣授、考授,皆引见候旨,餘则选。”
《漢語大詞典》:刘晏粟(劉晏粟)
唐 理财家 刘晏 ,曾任吏部尚书, 东都 河南 江 淮 山南 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 江淮 粮食四十万斛,以解决关中食粮。后人因以“刘晏粟”谓善于理财,政绩卓著。 清 赵翼 《寿全惕庄六十》诗:“最绩早同 刘晏 粟,清心仍酌 隐之 泉。”
《分类字锦》:有台宰望
唐书吕元膺传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
分类:吏部
《分类字锦》:有人伦鉴(有人伦鉴)
周书薛端传授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分类:吏部
《分类字锦》:月选注拟(月选注拟)
文献通考尚书掌文武选之事凡天下员阙具注诸籍月取其应选者揭而出之集官注拟考其阀阅以定可否
分类: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