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吴阿蒙

相关人物
吕蒙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吕蒙传〉~274~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简释

刮目:指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宋苏舜钦《送李冀州》:“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懦生羞。"

吴阿蒙:指人平庸。清顾汾《长至斋宿四译馆署次江补斋太常壁间韵》之四:“壮怀漫说庾开府,老眼依然吴阿蒙。”


例句

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儒生羞。 苏舜钦 送李冀州

壮怀漫说庾开府,老眼依然吴阿蒙。 顾汾 长至斋宿四译馆署次江补斋太常壁间韵之四

典故
吕蒙营

相关人物
吕蒙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吕蒙传》
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例句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杜甫 公安县怀古

典故
识吕蒙

相关人物
孙权
 
吕蒙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
遣都尉赵咨使魏。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例句

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典故
相关人物
吕蒙正
 
宋白
 
李至
 
贾黄中


《归田录》卷一~
太宗时宋白、贾黄中、李至、吕蒙正、苏易简五人同时拜翰林学士,承旨扈蒙赠之以诗云:「五凤齐飞入翰林。」其后吕蒙正为宰相,贾黄中、李至、苏易简皆至参知政事,宋白官至尚书,老于承旨,皆为名臣。
《漢語大詞典》:刮目
(1).拭目。谓改变旧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子云 ( 萧子云 )嘆曰:‘此人(指 丁覘 )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於是闻者稍復刮目。”
(2).指集中注意力。新唐书·张廷珪传:“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 宋 苏舜钦 《送李冀州》诗:“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儒生羞。”
(3).谓另眼看待。《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只为 端卿 生得方面大耳,秀目龙眉,身躯伟岸,与其他侍者不同,所以天颜刮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國語辭典》:吴下阿蒙(吳下阿蒙)  拼音:wú xià à méng
阿蒙,指三国名将吕蒙。原习武略,后听从孙权劝说,笃学不倦,几年之后,学识英博。见《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后以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浅陋。《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垂谓之曰:『汝器识长进,非复吴下阿蒙也。』」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常有当俭不俭,因留馀幅以俟剪裁,遂不觉流为散漫者,自今观之,皆吴下阿蒙手笔也。」
《國語辭典》:五凤(五鳳)  拼音:wǔ fèng
1.凤、鹓雏、鸾、鸾鷟、鹄,皆凤属而分赤、黄、青、紫、白五色。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一○。动植类》:「五凤:赤者凤,黄者鹓雏,青者鸾,紫者鸾鷟,白者鹄。」
2.年号。(1)汉宣帝的年号(西元前57~前54)。(2)三国吴主孙亮的年号(西元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