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纸韵》:必否
吴越春秋: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
《國語辭典》:否剥(否剝) 拼音:pǐ bō
否,《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为天地不交;剥,《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为阴盛阳衰。「否剥」指时运乖舛。《晋书。卷七三。列传。庾亮》:「否剥之难,婴之圣躬,普天所以痛心于既往而倾首于将来者也。」
分類:天地
《韵府拾遗 纸韵》:方否
晋书陆机陆云传论:不知世属未通运钟方否。
《骈字类编》:顺否(顺否)
诗: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笺:若,顺也。顺否犹臧否。谓善恶也。
《韵府拾遗 纸韵》:先否
易疏:先否后喜者,否道未倾之时,是先否之道。否道已倾之后,其事得通,故曰后有喜也。
《骈字类编》:九否
宋史:窦仪傅加仪礼部侍郎,权知贡举。仪上言:请依晋天福五年制,废明经、童子科。进士省卷令纳五轴以上,不得有神道碑志之𩔖。帖经对义:有三通为合格,却复尽试。其落第者,分为五等,以词理纰缪之甚者为第五等,殿五举;其次为第四,殿三举;以次稍可者为第三、第二、第一等,并许次年赴举。其学究请并周易、尚书为一科,各对墨义三十道;毛诗依旧为一科,亦对墨义六十道。及第后,并减为七𨕖。集诸科举人,第一场十否,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否,三举二场内有九否,殿一举。解试之官坐其罪。进士请解,加试论一首,以五百言以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