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65,分178页显示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63 下一页
吴暾(字 朝阳 )
吴当(字 伯尚 )
吴莱(名 来 字 立夫 号 深袅山道人 渊颖先生 )
吴律(字 伯义 )
吴正卿(字 素臣 号 太素 )
吴睿(字 孟思 号 云涛散人 )
吴善(字 养浩 )
吴应澍(号 西山 )
吴瑞(字 瑞卿 )
吴浩(字 大成、养浩 )
吴师尹(字 莘乐 号 桂冈 世称 桂冈先生 )
释智度(别称 福林度 智度 号 白云 吴 )
吴朝进(字 隐贤 号 月轩 )
吴再(字 仲可 )
其它辞典(续上)
吴景奎(字 文可 )吴暾(字 朝阳 )
吴当(字 伯尚 )
吴莱(名 来 字 立夫 号 深袅山道人 渊颖先生 )
吴律(字 伯义 )
吴正卿(字 素臣 号 太素 )
吴睿(字 孟思 号 云涛散人 )
吴善(字 养浩 )
吴应澍(号 西山 )
吴瑞(字 瑞卿 )
吴浩(字 大成、养浩 )
吴师尹(字 莘乐 号 桂冈 世称 桂冈先生 )
释智度(别称 福林度 智度 号 白云 吴 )
吴朝进(字 隐贤 号 月轩 )
吴再(字 仲可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2—1355 【介绍】: 元婺州兰溪人,字文可。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为乡正。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后荐署兴化路儒学录,以母老辞不就。博学,尤善为诗,词句清丽,有唐人风。有《药房樵唱》。元诗选
景奎,字文可,婺州兰溪人。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为乡正。所居去县二十里许,尝独行,夜遇虎,适有持梵具来者,急手取铙若钹槌击之,声震厓谷,虎乃惊逸。归拜其亲,颜色衎衎如平常。年三十,会海道万户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明年贞去,景奎亦归,绝意仕进。久之,用部使者荐,署兴化路儒学录,以母老辞不就。至正十五年卒于家,年六十四,同郡黄侍讲溍为作墓志。文可于书无所不读,发为诗歌,词句清丽,有唐人之风。尤好论诗,钩取骚选粹辞奥语,为书曰《诸家雅言》,其所自著曰《药房樵唱》。宋濂序之曰:公以雄逸之资,济通明之识,著于篇翰。雕龙彩凤,不足为之丽;冲飙激浪,不足为之豪。其悽惋也,则孤猿夜号,松露初滴。其雅驯也,则冠冕佩玉,俨趋廊庙。由其才无不兼,所以体无不备。子履仙,居县儒学教谕,亦以诗名,年四十而文可没,为其父撰行状,如见文可之为人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建德淳安人,字朝阳。八岁能诗文、留心性理之学。泰定帝泰定间进士,初官番阳,升镇平尹,转峡州路经历,所至皆有声。未几,解印绶去,授徒讲学以终。有《吴修撰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7—1361 【介绍】: 元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元诗选
当字伯尚,幼清之孙也。少侍其祖至京师,补国子生,至正初。以荫入仕,荐为国子助教。预编纂宋、辽、金三史,除翰林修撰,累迁直学士。江南兵起,拜江西肃政廉访使。为忌者所搆,左迁抚州路总管,寻罢之。已而知其功状,擢行省参知政事。时陈友谅已陷江西矣,遣人辟之,坚卧以死誓。乃舁床载送江州,终不屈,隐于吉水之谷坪,逾年卒。所著有《周礼纂言》及《学言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7—1340 【介绍】: 元婺州浦江人,初名来,字立夫,号深袅山道人。吴直方子。从学于方凤,博极群书。仁宗延祐七年以《春秋》举进士,不第。退居深袅山中,穷诸书奥旨,著《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春秋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楚汉正声》、《乐府类编》等书。后以御史荐,授长芗书院山长,未上卒。私谥渊颖先生。有《渊颖集》元诗选
莱字立夫,浦江人。集贤学士直方之子。延祐间,贡举法行,有司以春秋荐,下第归。出游海东洲,历蛟门峡,过小白华山,登盘陀石,著《观日赋》以见志。还寓同县陈士贞家。与龙湫五泄邻,榛篁蒙密,似不类人世。日啸咏其中,畅然自得。御史行部,以茂才荐,署饶州路长芗书院山长,未行而疾作,卒年四十四。门生学子金华宋濂等议曰:先生经义玄深,非渊而何?文辞贞敏,非颖而何?私谥曰渊颖先生。先生与黄侍讲溍、柳待制贯,同出方韶父之门。身羸弱如不胜衣,双瞳碧色,烂烂如岩下电。人或以古文试之,察其辞气,即知为某代某人所作。一日于故人家,见几上堆剡纸数十番,戏为长歌,顷刻而尽,观者惊以为神。所著有《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乐府类编》、《楚汉正声》等书。其子士谔,裒次其遗文为十二卷,门人胡翰为之序。东阳胡助谓其如千兵万马,衔枚疾驰,而不闻其声。他人恒苦其浅陋,而立夫独患其宏博。黄侍讲尝谓人曰:立夫文崭绝雄深,类秦、汉间人所作。皆确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濮州鄄城人,字伯义。历曹州判官,迁知峄州。退居峗山书院,授徒数百人。后起为翰林待制。泰定帝致和元年迁秘书少监。致仕归。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一
吴正卿,字素臣,号太素。遂溪人。任化州路学录。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赴湖广乡试。后期,授平湖书院山长。元惠宗元统间尝任合浦、临桂县尹,历官至南宁军知军。年七十五致仕。明嘉靖十四年戴璟修《广东通志初稿》卷一三、明黄佐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五八有传。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8—1355 【介绍】: 元濮阳人,居杭州,字孟思,号云涛散人。少好学,工翰墨,尤精篆隶。究通六书,凡古文款识度制,无不考究。有《云涛萃稿》、《说文续释》、《集古印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9 【介绍】: 元饶州路安仁人,字养浩。从袁□游。以荐授翰林编修,历太常博士、集贤待制,出为江浙儒学提举,秩满归。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养浩,安仁人。以荐除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历太常博士集贤修撰奉诏祠名山大川还授江浙儒学提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黄州黄安人。号西山。博学多能,以德义为乡里所钦。兄早逝,应澍抚其遗孤如己生,为之婚嫁,以己产分与之。文宗天历中,以不求闻达征,不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杭州路海宁人,字瑞卿。医士。文宗时撰《日用本草》,今不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吉安路龙泉人,字大成,一字养浩。泰定帝泰定三年中乡试。顺帝至元三年任同知新淦州。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大成,一字养浩,吉州龙泉人。泰定三年乡荐同知新淦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66 【介绍】: 元永新人,字莘乐,号桂冈。顺帝至正八年进士,授永丰丞,有惠政,民德之。后归隐连里之桂冈,学者称桂冈先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度。号白云。处之丽水吴氏子。年十五。慨然有出尘志。父母峻拒之。师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焉。父母无奈何。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公。剃发具戒。即寺侧楞伽庵。深习禅定。每趺坐。达旦不寐。如是者数年。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者。旋浙。见灵石芝公于净慈。又登天目。参断崖义公。谈锋铦利。人莫之敢撄。时无见睹公。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师往拜之。一见刳心焉。服勤数载。尽揭底蕴。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耶。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之深恩耳。师佩伏之弗敢忘。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公。走云居。见小隐大公。皆无异辞。既而旋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二公。互相策励。如恐失之。后从御史中丞章公溢之请。出世龙泉之普慈。众至八百人。移茅山。迁武峰。从者恒如初。国初吴元年。隐禅智之岑楼。洪武己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师与焉。初力辞。戍将强起之。适师至。而会事解严。遂还杭。杭人奉师居虎跑。又入华顶。未几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师曰。叶落归根。吾所愿也。遂回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云。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寿六十七。腊五十二。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院之西。师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所至之处。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花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以数计。见客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无则终日澄坐。所作偈语。不许人录。故今无传者。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禅师。名智度。号白云。处州丽水吴氏子也。初住普慈。终于福林。度居福林时。以无见睹公藤杖手卷嘱累古拙俊。是为断桥一脉。有克肖之者也。盖睹公。法继方山宝。宝嗣断桥伦。故度望断桥。为四叶之祖焉。度为人沉默而旷达。初受业于郡之白云空中假禅师。假。阴察度根器。使行卑劣行以挫之。每呼度名。度每应诺。假曰。将谓将谓。度不领。乃使度南询曰。善财。是菩萨中行脚样子也。赵州。是祖师中行脚样子也。庞蕴。是居士中行脚样子也。今人行脚。不效此三老。则枉费芒鞋。徒自困耳。度即遍参南北禅席。已而归省。假公喜曰。你来也。吾事毕矣。一日说偈曰。地水火风先佛记。掘地深埋第一义。一免檀那几片柴。二免人言无舍利。乃端坐蜕去。度掩面哭曰。苍天苍天。或曰。君哭迟矣。度乃大笑。遂庐于塔。日取楞严圆觉研究。悉能贯之。然于日用之际。又不能得大自在。叹曰。参禅不求大彻痴禅也。吾师岂虚语哉。但恨游方时。未抵天台参无见睹。当是时。睹公称为宗门绣虎。居华顶。禅流惮之。度即趋华顶谒睹。以西来密意扣之。睹掀眉视曰。得娑罗峰点头。向汝道。度以手摇曳。睹便喝。度悟旨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睹曰。我家无残羹馊饭。曰即今亦不少。睹欣而肯之曰。我四十年住此山。一老道者耳。别无甚奇特。惟先师未了公案。今以责汝。汝善保任。睹便趋寂。度住后。以为先师遗嘱在躬。因时接物。随机开导。声重湖江。与梦堂愚庵诸老齐名。明洪武二年。有诏赴京。即疏辞还。门下有以不耐事谏者。度怒责曰。汝不闻古德有言乎。纵饶弄到帝王家。也是一场乾打閧。将来法门。滥竿窃符之弊。必汝辈也。未几。迁化于福林。有遗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火浴收五色舍利。大如菽。塔于寺西。度随所说法偈颂。弗许记录。禅者窃书其语。度乃瞋逐。曰。奴流敢裨贩吾语。作口头人事以衒丛林耶。复有老宿。以未见度语句为恨。潜探众中。值度入室。徵判险要。如揭贯花。老宿大喜曰。不意断桥犹在。 赞曰。睹公居山四十载。耽耽坐视。非白云解其项下之铃。几钝置耳。白云行道。垂手低眉。盖亦苍颉造书契。而代结绳者耶。及暮年。仍袭睹公之风。翛然高枕。瞋责子弟有窃符滥竽之弊。又何异延恩安之笑法云秀也。语云。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其白云乎。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智度,字白云,姓吴氏,丽水人也。父德大,母叶氏,具有善愿。度生而灵颖,迥异凡近。年十五,洒然有出尘之趣,欲就浮屠学。父母方珍爱,峻辞拒之,因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父母知不可夺,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薙发,受具戒,习禅定。于楞伽庵,每趺坐达旦,如是者数年。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著。复还郡之白云山,因澄禅师道场遗址,筑福林院,为憩息之所。日取《楞严》、《圆觉》二经钞疏读之。既熟,不假师授,章旨自通。久居此山,遂以为号。已而复叹曰:“拘泥文字,如油入麦粉,了无出期,德山所谓‘穷诸玄义,若一豪置于大虚’者,信不诬也。”乃去之,出游浙河之西,见灵石芝于净慈。未几,又上天目山,参断崖义,谭锋铦利,莫之敢撄。时无见睹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更踰涛江叩之,曰:“西来密意何如?”无见曰:“待娑罗峰点头,乃与汝言。”度儗答,无见遽喝,度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无见颔之,服勤数载,乃翩然辞还。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岁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深恩。”度佩服之,弗敢忘。然既有所證入,俨然如白云在天,卷舒无碍。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入云居见小隐大,当机问答,无异华顶。元至正甲申,县令长徇缁素之请,迎还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互相策励,如恐失之。甲午,复隐楞迦庵。壬寅,王府参军胡公深安复请至福林。甲辰,御史中丞章公溢招致龙泉之普慈,徒侣景从,云输川委,至八千馀指,而檀施日集,食用无缺。乙巳,移茅山。丙午,迁武峰。元季乱扰,复隐岑楼。明室龙兴,首崇正教。洪武己酉,始建法会于蒋山,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而度与焉。初犹力辞,戍将疆起之。度曰:“心境双忘,随缘去住,复何拘碍。”遂行,将至而会散,乃还杭。杭人奉居虎跑,历夏及秋,便趋华顶。明年春二月,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度曰:“落叶归根,吾所愿也。”遂旋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大虚空中,何必钉撅。”掷笔而逝。时洪武庚戌三月一日也,寿六十七,腊五十二。阇维之夕,送者千馀人,火馀得五色舍利及齿牙数珠。弟子仁哲瘗骨院西,善女子唐净德为建塔其上。度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所至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华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数计。盖信心为一切功德之母,苟能信,奚道之不造,法之不明。自圆悟八传,至于无见,究其所得所證,何莫不由于此。度自幼龄,即能信道,决可脱离死生,一息不少怠,所以卒能彻究心源,纵横自在。平昔教人,随机开导,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否则终日澄坐而已。金华宋濂为之铭曰:“华顶之峰,有道所居。随时演法,大音铿如。当机一喝,见者惊愕。言出霆奔,无蛰不作。振锡而归,我亦何心。举首睇之,白云在岑。乘运而游,或出或处。落叶归根,古今一轨。尘缘既尽,翛然而化。掷笔坐蜕,如人赴家。世相有灭,其性常在。谁谓师亡,青山不改。”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7—1376 【介绍】: 元明间处州丽水人,字仲可。家富有,常赈贫,乡称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