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具言
备言,详细告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立召入,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拜 邓训 为謁者,监护水功。 训 隐括知其难立,具言 肃宗 。 肃宗 从之,全活数千人。”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分類:详细告诉
《國語辭典》:通知  拼音:tōng zhī
1.告知。《水浒传》第一九回:「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立局亲审》:「所有生员,非系本身之事,不得代人呈禀,亦宜悬示通知。」
2.通晓。唐。白居易〈扬孝直除滑州长史制〉:「专习武经,通知吏事。」《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济南府里有些从前大书院出来的人,觉得自家学问甚深,通知时务。」
3.机关内部各单位间有所洽办或通知时使用的文书;内容简单时亦可对外使用。如:「开会的通知已经发出去了。」
《國語辭典》:控告  拼音:kòng gào
1.告状、投诉。《左传。襄公八年》:「剪焉倾覆,无所控告。」宋。苏轼〈乞常州居住表〉:「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
2.非现有常见法律专有名词。在某些法令中,会出现「人事控告」等用语。
《國語辭典》:见示(見示)  拼音:jiàn shì
请人指教。如:「还望见示高见。」
分類:显示告诉
《漢語大詞典》:惊白(驚白)
惊讶地告诉。新唐书·孙伏伽传:“ 伏伽 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徐起见之。”
分類:惊讶告诉
《國語辭典》:见告(見告)  拼音:jiàn gào
告知、通知。如:「承蒙见告」。
《國語辭典》:请教(請教)  拼音:qǐng jiào
请问、请求指导。《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足下喜看鞦韆,何不以此为题?赋菩萨蛮一调,老夫要请教则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
《漢語大詞典》:敬告
恭敬地告诉。例如:敬告观众。
《漢語大詞典》:具告
(1).详细告诉。史记·刺客列传:“ 严仲子 具告曰:‘臣之仇 韩 相 侠累 , 侠累 又 韩 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
(2).备文告发。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杂记:“七年冬,﹝ 郑之惠 ﹞有病閒住,被参未结。盐蠹 赵文渊 具告,反噬公。”
《國語辭典》:密告  拼音:mì gào
暗中告密、私下告知。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一七。笃行》:「招矿夫三人,令杀公。……晨发,邻人密告曰:『公知夜来危乎!所共饭矿夫,磨刀霍霍者,意在公也。』」《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请退左右,维有一事密告。」
《國語辭典》:掸人(撣人)  拼音:shàn rén
亚洲中南半岛的一支民族。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的掸邦。西元初,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和东南亚北部,并曾建立掸国,十四世纪时,则在缅甸北部建立阿瓦王朝。西元一九四八年缅甸独立后,三十三个土司邦联合为掸邦,获得一定的自治权。掸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茶叶、甘蔗和罂粟等。
《漢語大詞典》:密白
秘密告诉;秘密禀告。三国志·魏志·苏则传“ 文帝 以其功,加 则 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曰:“ 则 之功效,为可加爵邑未邪?封爵重事,故以问卿,密白意,且勿宣露也。”南史·张敬儿传:“至镇,厚结 攸之 ,得其事迹,密白 高帝 ,终无二心。”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然枢院机速事,则不由中书,直关门下省,谓之‘密白’,时不能改。”
《國語辭典》:告知  拼音:gào zhī
告而使知。《老残游记》第二○回:「昨天你们商议时,怎样说的?从实告知!本县可以开脱你们。」
《漢語大詞典》:诉告(訴告)
告诉,向人诉说(苦难、冤枉等)。 汉 王逸 《九思·悯上》:“思怫鬱兮肝切剥,忿悁悒兮孰诉告。”《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妾今诉告明白,情愿死在恩王面前。”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五:“他听了我的诉告之后,似觉也很为我悲伤感叹,就将我收留下。”
《國語辭典》:口白  拼音:kǒu bái
1.口头告诉。《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主断狱听讼,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
2.戏曲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较接近各地方日常语言,但又比口语誇张者,称为「口白」。